2019-11-25 22:27:00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2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盛游
自今年5月我市全域启动“互联网+监管”改革以来,这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的规范化、高效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近期,我市“互联网+监管”改革工作受到媒体广泛关注。10月29日,金华日报“答卷人”专栏予以重磅解读报道。
我市争当“互联网+监管”改革领跑者
“以前出门执法检查要带公文包,里面装满了文书和表格,得靠手工记录检查情况。现在一个手机全部搞定,执法过程标准化、电子化,高效又规范。”昨天,金华开发区三江市场监管所所长叶格点开“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对“互联网+监管”的优势赞不绝口。
今年4月30日,全省在义乌召开“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综合性试点工作现场会;今年5月,金华被确定为全省“互联网+监管”改革全域试点市。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作为助力浙江在全国“同题竞争”中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作为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必须率先干成的重要行动。
以基层实践助力完善“一平台一系统”。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是我省实现“互联网+监管”运行的具体载体。按照改革工作需求,我市对照国家和省级监管事项,开展监管事项清单映射,着力形成与国家对应、全省统一的标准化检查表单。目前,全市已累计梳理检查表729份,监管事项主项1247项、子项4733项,监管内容8577项,为省平台顺利对接国家平台奠定基础。
创新载体推进“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迅速全面运用。8月21日起,我市开展“浙政钉·掌上执法”十大行动,涵盖一把手执法、创新应用晾晒等内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通并激活“浙政钉·掌上执法”账户5166户,激活率和应用至少2次人员占比均为100%,位居全省第一。配以“双随机”检查全覆盖、“进一扇门、查多件事”、信用监管贯通、风险预警防范、标准化监管等行动,基层执法人员中“互联网+监管”的行家里手越来越多。
探索深度运用,丰富“互联网+监管”改革内涵。我市以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营商环境最优、便民服务最优、机关效能最高为目标,以更智慧的“管”保障和推动更大幅度的“放”,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以规范执法管出公平和秩序;开展“进一扇门、查多件事”行动,变职能部门“单打独斗”为协同执法,高效监管不再“扰企扰民”;创新信用监管贯通和风险预警防范,信用好、风险低的对象少检查,实现精准监管让守信实干者得益。
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中,我市以“敢于吃螃蟹的勇气”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开拓创新,在深化改革的深水区闯关探路,充分运用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简单执法综合化,复杂执法专业化”综合执法改革,推广随机抽查,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始终在改革探索上争当“先行者”“排头兵”“领路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