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22:39:00
来源: 无
群众需求在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在哪里。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通过改革,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获得感。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面临服务效能不高、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不够精准等问题。为了切实满足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我省各地纷纷立足实际,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及精准投放,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昨天,义乌市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水平的好经验、好做法被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义乌市
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
1
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
文化场馆每年向市民提供阅读分享、文艺演出、文化培训、公益展览等文化活动数千场次。
针对义乌外籍人士集聚的情况,在文化馆及外国人集聚社区的悦读吧等场所建设一站一特色的丝路文化驿站,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节、“外国人眼中的新义乌”手机摄影等活动,打造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万国文化”。
图书馆、悦读吧在阅览功能基础上延伸扩面,植入讲座、论坛、沙龙、展览等文化活动,让阅读成为悦读。
针对青少年新、奇、特的阅读需求,今年在市区部分人流密集场所配置一批朗读亭,截至目前共有1.7万余人次朗读了2.4万多个作品。
开展点单式个性化服务
2
便利化+人性化服务
构建城乡协同服务体系
以科学布局、方便可及为原则布局文化场馆,初步形成15分钟文化圏。文化馆打通馆际界限,整合市级总馆和11个镇街分馆资源,建立以“会议联席、人员联动、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为主要内容的“六联机制”,总馆文化资源逐渐下沉。
图书馆则致力于打造健全的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各镇街图书分馆已实现全市覆盖,悦读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实施中,2018-2020年每年新建50个以上悦读吧。
引导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培训教育、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运作体系,引导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场馆的艺术辅导、公益展演、文化服务等活动。义乌市文化志愿者大队设19个中队,注册人数达7000余人。
开展文化场馆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通过建立微信小程序平台,提供线上场地预约、培训报名、比赛报名等服务。
在文化馆大厅放置文化一体机,内置精选280集优质文化视频讲座、100种大众期刊,每月更新,扫码即可下载。
建立微信图书馆,与“文化云”全面对接,提供线上活动报名、数字资源浏览下载等服务,数据库及移动图书馆访问量584.4万人次,数字资源下载量50.6万人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