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16:32:15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1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通讯员 朱姗依
8日,东阳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联系了贵州小伙小翔(化名),询问其有无收到司法救助金。“收到了,没想到这么快,谢谢你们。”电话那头,小翔连声道谢。
小翔今年25岁,在横店某建筑工地上班。去年12月,他和工友小五(化名)一起吃饭,因琐事发生口角,小五一气之下用啤酒瓶击打小翔头部,使其头部多处受创,右眼被破碎的啤酒瓶刺中。经法医鉴定,小翔眼球破裂,伤势为轻伤二级以上。前期,他已经花费两万余元医药费,但仍然视物模糊,需要进行二次手术。4月,小翔从老家来到东阳,一时找不到工作,无法支付手术费用。另一方面,小五经济条件也不好,尚未支付赔偿款。
东阳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了解情况后,立刻与小翔取得联系,告知其有向检察机关申请司法救助的权利,并依法启动了国家司法救助程序。经审查,小翔的情况符合规定,检察机关决定对其予以救助。
防疫期间,东阳市检察院特事特办、快事快办,通过电话、远程视频等方式开展调查,积极畅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从小翔填写司法救助金申请书,到东阳市检察院下达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仅仅用了10天时间。目前,1.5万元救助金已经打入小翔的账户中。
据悉,东阳市检察院制定了细则,明确司法救助对象,建立了司法救助长效机制。去年以来,东阳市检察院共受理司法救助申请案件11件14人次,审查办结13件16人次,发放救助金16万元,为困难家庭带去了一缕曙光。
主动救助更显温情更暖人心
像小翔这样因案件陷入困难的被害人,并不少见。1.5万元的救助金也许不多,却是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释放司法善意和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而主动救助更能彰显司法温度。
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是暖心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东阳市检察院开展常态化司法救助,主动排查、筛选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启动救助程序,提高检察机关扶危济困的效率,确保求助有门、救助及时。
并且,记者了解到,东阳市检察院开展司法救助不仅仅止于救助金,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延伸检察职能,结合思想疏导、宣传教育,配套法律援助、诉讼救济,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联动帮扶,最大限度释放救助红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