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15:07:25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5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文/摄
个人名片
厉永良,永康芝英人,1933年出生。1948年4月至1949年4月,在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任战士。1949年5月至1958年3月,在金华军分区8团2营4连任文书、文化干事、保卫干事、参谋等职。1958年4月至1975年4月,在东阳县人武部政工科任副科长、科长。1975年5月至1979年9月,在安徽涡阳县人武部政工科任副科长。1979年10月至1992年4月,在东阳县对外贸易公司任经理协理员。1950年入党,1993年离休。
厉永良14岁小学毕业后,待在永康老家。1948年,他与3名年纪相仿的同学加入解放军队伍。那一年,厉永良16岁,由于年龄小,他先跟在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八大队大队长身旁,负责扛一把大刀。在部队里,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翻身求解放。
1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战斗岁月,厉永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上世纪50年代初,东阳开展剿匪斗争,保卫政权。厉永良所在部队在义乌苏溪保卫铁路,接到金华军分区的命令后进入东阳剿匪。“我们占领了一个山头,土匪被打跑。”厉永良回忆,土匪边跑边打枪,一颗子弹朝他飞来,所幸是擦过额头,留下一道疤。
同样是上世纪50年代初,一天中午,厉永良正在午休,突然听到轰炸声。他立即往外跑,由于时间紧张,来不及穿好鞋,跑一步鞋后跟掉一次。惊险的是,一块弹片正好打中鞋后跟,把鞋子打烂了,幸好脚没受伤。
2
无论在什么岗位
都踏踏实实做事
厉永良文化程度不高,由于他字写得不错,指导员挑中他,培养其担任文书、文化干事等。后来,金华军分区参谋长又培养厉永良写材料。“一开始只是让我抄,再让我试着写,写好了给参谋长修改。”他说,在东阳等地任职时,自己也大多与文字材料打交道,其撰写的文章曾在省、金华市级媒体上刊登。
无论在什么岗位,厉永良都踏踏实实做事。1950年11月,在金华军分区东阳县大队二中队,厉永良因生产、工作积极,经大队党委批准荣立三等功一次。在东阳县对外贸易公司,他常往企业跑,边干边学,根据省里下达的任务组织货源,与草编、竹编、木雕、服装等生产企业对接,确保按时交货。企业交货后,因无法立即收到省里的资金,部分企业周转困难,他积极协调,先让东阳县对外贸易公司垫付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他回忆,当时,东阳的外贸产品出口量位居金华第一。
抗美援朝、上山下乡时,厉永良都积极报名,他还曾到安徽工作4年多,最后选择回到东阳。厉永良三进东阳,第一次是到东阳剿匪,第二次从金华军分区分配到东阳,第三次转业回东阳。“我的工作伙伴、朋友都在东阳,我对东阳有感情。”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