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16:39:56
来源: 无
编者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元,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
但,因为地处山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我省部分县市的农民同样一直在与相对贫困作艰苦斗争。武义县虽然于199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直到2015年才被摘掉欠发达县的帽子,目前仍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计将安出?武义人民没有被大山阻隔双眼,在政府引导下,积极走下山脱贫、务工脱贫、发展乡村旅游等路子,并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展“超市经济”、依靠传统香菇种植产业优势外出放养增厚钱袋子。其“志”其“智”可嘉。
2019年,武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0元。致富奔小康,追赶在路上。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21日消息 记者 俞平 吴振荣/文 李聂 黄泽振/摄
1月15日,农历腊月廿一,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近。
下午5时20分许,武义县新宅镇桑坑头村,村口潺潺的溪流在山谷寒风的低吟衬托下显得更加清冽,高低错落的农房间弥漫的炊烟恰似缕缕挂念亲人的思绪。
冬闲无事,59岁的谢月兰早早吃过晚饭,拿起手机,坐在灶房的小板凳上,揽过11岁的孙女许美灿,拨通儿子许国强的视频电话。视频里的许国强戴着帽子,满脸胡子拉碴,一身厚棉衣,站在一个大棚里,慈爱地询问许美灿有没有吃过晚饭、今年有没有拿到三好学生奖状;6岁的儿子许志杰被奶奶唤过去后显然不给面子,瞥了一眼手机里的父亲便飞快地跑开了……
许国强的香菇大棚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里面摆满放养的菌菇棒。一如往年,为了赶春节前后这波好行情,及时采摘、就近销售,许国强夫妇春节将无法与家人团圆,只能在香菇大棚里通过视频与家人相互问候。和他一样,从省内的绍兴到省外的上海、江苏乃至西藏、新疆,众多武义菇农留守在城郊大棚里,一边丰富当地市民的年夜饭餐桌,一边憧憬着来年的更好行情、更好生活。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香菇等食用菌产业规模3435万棒,年产值2.19亿元,从业人员2560人,在外从业者170人。
其中,新宅镇是武义香菇产业的“重镇”,设有全县20条标准化菌棒生产线中的8条,放养香菇菌棒总量1400万棒,产量8400吨,产值1亿元,占全县40%以上。新宅镇农技员王宣怀介绍,该镇走出武义异地放养香菇的从业人员有103人,菌棒放养量240万棒,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除外出打工收入,香菇放养稳居当地农民收益的第二大项。
一如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市场大、香菇价格能高几毛钱,武义菇农就会不辞辛劳迁徙到哪里、扎根到哪里——
52岁的傅志贵,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放养香菇3.5万棒;43岁的陈荣平,在上海市嘉定区楼塘镇放养香菇3万棒;50岁的吴春林,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放养香菇50万棒;49岁的谢东升,在云南省昭通市放养香菇5万棒;55岁的陈江富,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放养香菇75万棒……
老家新宅镇和阳坑村的傅志贵,从2005年开始在苏州相城区城郊的望亭镇新埂村放养香菇,一待就是15年。他说,苏州的香菇价格最近几年一直比较稳定,每公斤能卖到15元左右,比在武义高出2~3元,他的年收入一直保持在10多万元。每年10月,他从武义菌棒工厂购买菌棒,雇一辆货车运送到苏州。等到第二年6月前后,随着气温升高,菌棒不再出菇,他回武义休整,待到天气转凉的10月再回苏州。
武义县食用菌产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施礼介绍,武义香菇等食用菌向外输出辐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菇农带着菌棒候鸟式地异地放养;二是菇农带着菌种外出长期发展;三是根据对口支援帮扶等需要,外派技术员到边疆省份开展技术指导。其中,带着菌种的品种输出和外派人员的技术输出辐射范围更广,遍布全国各地;带着菌棒候鸟式异地放养的菇农则数量最多,因菌棒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易被感染,异地放养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一根根菌棒,一个个增收致富的希望,一个个菇农家庭,一颗颗洒向全国的种子。满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许国强和傅志贵们带上锅碗瓢盆、鸡鸭猫狗离开家乡,在异地城市边缘扎寨;次年,带着艰辛疲惫和满满收成,他们如候鸟般回到老家,休整、蓄势,等到家乡桂花盛开的时节,再次出发。
2020年的开年,他们还好吗?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