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06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正文

许国强:要拼出更好的生活 ——武义菇农“游牧”追梦实录(二)

2020-07-01 16:40:07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元,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

  但,因为地处山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我省部分县市的农民同样一直在与相对贫困作艰苦斗争。武义县虽然于199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直到2015年才被摘掉欠发达县的帽子,目前仍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计将安出?武义人民没有被大山阻隔双眼,在政府引导下,积极走下山脱贫、务工脱贫、发展乡村旅游等路子,并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展“超市经济”、依靠传统香菇种植产业优势外出放养增厚钱袋子。其“志”其“智”可嘉。

  2019年,武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0元。致富奔小康,追赶在路上。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23日消息 记者    吴振荣/文 李聂 黄泽振/摄 

  李芳在大棚里摘香菇

  在绍兴市越城区东湖街道浪头湖村,绍兴市粮食批发市场围墙外有两个白色塑料大棚,棚里氤氲的水汽中,摆满了一簇簇棕色的香菇菌棒。大棚南侧的角落里有一个用竹片、薄膜、遮阳网搭成的黑色小棚屋,一片帘子把十多平方米的空间分成了两半,外面是厨房兼客厅,里面是卧室。放在废旧油桶上的一台电视机和靠在墙边的一个冰柜,是屋里最值钱的家当。

  家中最值钱的家具

  来自武义县新宅镇桑坑头村的许国强,是这个白色塑料大棚和黑色小棚屋的主人;脚下这片2.5亩左右的土地,正是他“游牧”追梦的希望田野。

  靠桑坑头村可怜的一点山地顶多糊个口。2000年,武义菇农许跃进、谢月兰夫妇先到上海后到东湖创业,2008年许国强夫妇接手父母的香菇大棚,许家两代人在绍兴坚守了近20年。谢月兰说,在外的吃苦受累,换来了武义村里的三层小洋房和两个儿子的健康成长;许国强说,他要用自己的背井离乡,供自己的一双儿女上大学、长本事,让他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打拼

  1月23日凌晨1时30分。

  许国强和爱人李芳打开电灯,穿衣起身,一边哈着白气一边给头天采摘下来的香菇称重,用白色和蓝色塑料袋分别按2.5公斤和5公斤分量包装,再搬到门外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上码放整齐。

  凌晨1点53分,李芳起来帮助丈夫把香菇装上电瓶车

  越来越大的雨点在塑料大棚上噼啪作响,李芳赶紧把篷布拿出来盖上,又细心地沿着电动车沿把布边掖进去。10分钟后,许国强的电动车骑进了离香菇大棚不到1公里的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待着往日的老主顾们。

  凌晨2点10分,许国强将蘑菇送去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

  不一会儿,有顾客电话打到许国强手机上。许国强拎起两袋香菇,在市场里拐了几个弯,熟门熟路地把货送到摊位上。摊主陈师傅告诉记者,许国强种的香菇个头匀称、色泽亮白,和其他香菇摆在一起,更受消费者偏爱。

  到了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许国强按照惯例将香菇送往客户的摊位

  买香菇的都是小批发商,要的量不大。好在熟客多,只要每天香菇采摘量不超过100公斤,这些批发商都能消化掉,许国强也就无需再摆摊叫卖。

  商贩之间都很友好

  拿到香菇的客户可能是把钱微信直接支付到许国强手机上,也可能是到他的摊位上付现金

  许国强和其他搞批发的蔬菜批发商聊香菇

  天亮时,所带的近70公斤香菇已经销售一空,许国强赶紧回家睡回笼觉。睡梦里,他的手机陆续收到熟客们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打过来的货款,每公斤15元左右。当天上午,他的手机收到了1000元左右的销售款。

  看到电视里放亲情节目,夫妻情绪也被带动起来

  午饭后,许国强夫妇穿上雨靴进棚采摘香菇。绍兴水乡的田里都是黏脚的烂泥,一步一滑地弓着腰摘菇,隔三岔五地再补点水,是下午的全部工作内容。从吃过晚饭到睡觉前的这段时间,夫妻俩坐在一起看会儿电视,是一天中难得的空闲时间。下午采摘下来的香菇满满地装在一个个竹篮里,香气慢慢在房间里弥漫开来。因为在塑料袋里装久的香菇会闷坏,夫妻俩等第二天凌晨再次早起、称重、装袋。

  夜幕降临,夫妻两在大棚里吃晚饭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实在。

  许国强笑着说,最累的是在10月份左右。武义购买的3万多个菌棒,分两次从新宅发出,中间间隔七八天。菌棒到达后,许国强和李芳必须在一两天内把包在上万个菌棒外面的袋子全部割掉,不然菌种密闭过久,长出的香菇容易畸形、卖不起价格,甚至因为温度过高烧毁整个菌棒的菌种。如果气候温度适宜,第一批菌棒脱袋五六天后就开始密集出菇。但此时也正是第二批菌棒抵达的时间。一边要采摘销售第一批菌棒长出的香菇,一边要赶紧给第二批菌棒脱袋,许国强夫妇往往忙得焦头烂额,恨不能身上再多长一双手。

  许国强租的是“征而未用”的地,每亩650元的租金也是一年一付。从松陵村到彻水牌村再到浪头湖村,这已经是许国强到绍兴后第四次换地方,因为征地,或因为“征而未用”的地要启用。

  把大棚口用沙袋封住


牵挂

  过年了,但许国强夫妇无法回家。对父母和孩子的思念,更为强烈。

  2019年10月,许国强第一次在没有父亲的帮助下,搭起了香菇大棚。

  李芳一个人可以从容地应付采菇

  在外放养香菇,上了正轨之后基本上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最繁忙的反倒是一开始的搭棚、安家等一系列杂活。往年父亲许跃进都会过来帮忙,去年是许国强主动要求他不要再来了。

  这些年在绍兴的经历,让他越来越理解以前父母的不易。“我们这一代菇农,菌棒有工厂加工、菌种可以雇人接种,很多事情可以找人代劳。”许国强说,父母那一代菇农却不一样,砍柴、碎末、做棒、烧锅等,即便无菇可出的那几个月,也有忙不完的活,一年到头根本闲不下来。

  许跃进今年已经68岁,这几年患有心血管疾病,需要定期服药。来绍兴免不了舟车劳顿,搭棚子之类的又都是体力活,许国强不想让老父亲太操劳。

  父亲却总是想给儿子更多的支持,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每隔一个星期,许国强和李芳就会和家里通一次视频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末了,父亲总是宽慰许国强:“把大棚里的香菇弄好就行了,家里的事情你放心,有我们呢。”

  家里的事情,主要是照顾好许国强的一对儿女。一家两代菇农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上小学的女儿许美灿很争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2019年下半学期,她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一日常规示范生”。

  许国强毫不掩饰对子女的疼爱。他把女儿的名字“许美灿”当作自己的微信名,在三个字中间还点缀着爱心、花朵和小兔子图案。

  每年10月离开武义回绍兴,是许国强最难过的时刻。儿子许志杰还小,稍微哄一下就好。但女儿许美灿已经懂事,知道这意味着父母又要离开大半年才会回来。乖巧的许美灿不会哭闹着央求父母留下来,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俩收拾行装,一言不发。“她虽然嘴上什么不说,但我能感受到她心里的不舍。”许国强说。

  出了家门,许国强和妻子一直沿着下坡的路往前走,不敢再回头看一眼目送他们离开的父母和孩子。


梦想

  每次爱人李芳和娘家人视频,她都会跑得远远地,生怕娘家人看到她住在大田泥地的简陋屋棚里,多一分担心。和屋棚隔着一个球场的,是浪头湖村三四层楼高的农民房,二三十平方米一间的农民房月租要七八百元,李芳和许国强觉得太贵了。

  香菇在合适的温度中一夜间就能长出来

  许国强多次送菇路过城区的鲁迅故居,记起小学课本里学过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禁产生进去看看的念头,但顾客还在等着收货、爱人还等着他回家帮忙,他打消了念头。

  孩子们放寒假在家,夫妻俩曾想把他们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小住几天,但是一想到大棚里的香菇每天都离不开人,他们心里马上明白,哪里还有时间回武义去接?

  ……

  许国强总在想,怎么样改变,才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他想到香菇价格更高、市场更大的地方养菇。

  许国强说,当初父母从上海市场转到绍兴市场,看中的是这里市场稳定、收入稳定。如今的绍兴市场依然稳定,短板在于市场容量有限,他想通过扩大规模增加收入根本没有空间。武义县新宅镇在上海嘉定区楼塘镇放养香菇的老乡告诉许国强,去年春节前后,上海鲜香菇的价格涨到了每公斤35元以上!当然,上海价格波动更大,最低的时候到过每公斤八九元,大多数时候维持在20元左右。江苏常州也是许国强有意向的转移目的地,在那里的亲戚说,常州的凌家塘农副产品市场堪比山东寿光,蔬菜果品批发量巨大。

  许国强说,种香菇挣的确实是辛苦钱,但只要掌握了技术,基本不亏本,无非是多赚点还是少赚点。他坚信,如果转移到上海或江苏,开始几年可能会难一点,基础打牢了,客户增多了,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那边市场大。”

  随着儿女的成长,许国强的这个念头日益强烈。“两个小的再大点,我想送他们到武义城里读书,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儿子将来成家立业,我想早点划算存点钱、给他买个房。”

  在许国强看来,父母当了一辈子的菇农,就是为了让全家过上好日子;为了儿女更好的未来,他也必须趁着现在还算年轻,再拼一把!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