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06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最新消息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金都美地”:城乡嬗变中的宜居福地

2020-07-02 11:43:4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开栏的话

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本报今起推出“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记录八婺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人民群众的小康故事。我们的记者将带着真挚的人民情怀,深入八婺大地,贴近火热生活,走进群众心坎,深入挖掘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拼搏奋斗齐奔小康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日消息  记者 倪国栋 楼盼


仲夏时节,晚风轻扬。当成群的高楼披上落日余晖时,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开始热闹起来。人群中,77岁的汤爱香身着碎花衣裙,笑眯眯地招呼老姐妹们:“走,一起去散步,绕万达走两圈。”


  穿过社区西门往里走,都市风格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宽敞大气的垃圾分类回收点掩映在翠色之中,人们排着队轮流投放生活垃圾。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之间,幢幢住宅整齐排列,耳畔传来孩子的欢笑声、老人的闲聊声、广场上的歌舞声。“谁还记得当年脏乱差的环境呢?”社区干部林元木说,近些年,一首顺口溜被金都美地人广为吟唱:“以前天天牛为伴,劳苦累来睡不饱。如今住进小高楼,想与嫦娥手牵手。”



  就在本世纪初,多湖街道(原多湖镇)还是“南方奶牛之乡”,金都美地社区的居民还是农民。“那时的日子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一天时间被‘割草、喂牛、挤奶、搬运牛粪’填满。牛吃饱了,人却没得休息。”居民翁彩琴回忆往昔,感慨万千。


  “五水共治”后,情况得到好转。2017年,在城中村改造中,金都美地社区成立,7个行政村2000多户、3000多人陆续住进“最美安置房”,村庄成了社区,村民成了居民。虽然环境美了,可生活品质依然带了点“牛粪味”。“赤脚上岸的农民,许多人不适应新居所,有的人习惯烧煤炉,楼道里乱堆乱放……促使村民真正变市民,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推力。”林元木说。


  “红色网格员”应运而生。在金义新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金都美地社区迎难而上,以“精品标杆城市社区”为目标,开始“红色网格员”的创新探索,先后成立社区党委,完善党群服务机制,建立红色网格、党课空间、党群服务中心和农耕文化园等服务和展示平台。


  一张张党群网铺开,每名社区党员干部干得热火朝天,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接待群众、沟通物业、上门谈心、梳理群众意见……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时任金都美地社区党委书记,现任多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邢师军说,以党建为切入点,很快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居民们拧成了一股绳。金都美地社区还加入区域大党委,组成一个“大家庭”,借由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党委、万达商圈党支部等党组织专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发展共促,百姓生活也变得更美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