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15:58:01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东阳教育报道组 吕婧仪
延迟开学期间,东阳市槐堂小学四(2)班学生潘紫滢的爸爸潘献军成了“家校通”。与女儿同班同村的一名学生与奶奶同住,班主任经常联系不上老人,于是向潘献军求助。他二话不说,每天准时出现在该名学生家,帮助打卡、上报数据等。作为家委,潘献军也十分关注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沟通工作。在爸爸的带动下,身为班长的潘紫滢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邀请附近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她一起晨读、写作业。
这是槐堂小学家校共育的一个剪影。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两者各有优势,同等重要。槐堂小学不仅有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还有一个尽心的家长团队,家校之间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
1棵大蒜展现团队精神
项目化学习构建共同体
6月,省教育厅教研室公布了“抗疫情”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活动入选名单,东阳4个案例入选,包括槐堂小学的《“蒜”你知多少》。这份荣誉的背后,有家长的一份功劳。
2月,受疫情影响,大蒜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四年级数学有一课是《栽蒜苗》,四(1)班数学教师马宝燕认为,当时学生和家长都居家,正好可以完整地观察、记录蒜苗生长的全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探究学习的好机会。于是,她在班里开展了栽蒜苗比赛。
“水培还是土培?整蒜还是掰开?要不要脱皮?”家长在群里抛出问题,科学教师马威答疑解惑,有种植经验的家长也分享种植技术。在蒜苗生长期间,马宝燕指导学生绘制蒜苗高度的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语文教师徐庆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美术教师马倩指导学生进行蒜苗写生。最后,班级评选出最佳种植奖、最上镜蒜苗、最具人气大蒜观察日记等。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结合STEAM教育理念,融入了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等多学科,引导学生宅家期间动起来、想起来。“大蒜紧密团结,此次活动正展现了这种团队精神。”马宝燕说,学生间、家长间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变成更好的团队、更好的自己。
在教育学生方面,家校也是一个团队。槐堂小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时,注重发挥家长的力量,构建以学生为主、家长为辅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实践出真知,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陪伴孩子成长。家校合力出成绩,槐堂小学项目化学习成果丰硕,2018年获金华市一二三等奖各一,去年获金华市一二等奖各一,今年3个活动获东阳市第一批项目化学习优秀成果。
“护学家长”全程跟车
168个孩子一个也不能少
上学期,槐堂小学有168个孩子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学。该校与公交公司联系,安排4辆公交车接送。每车上都有一名“护学家长”,全程跟着公交车往返于汽车西站和学校之间,护送孩子们开心上学、平安回家。
据悉,每个学期初,槐堂小学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张芳倩就做好统筹安排,确定乘车学生名单,列好家长护送计划。家长定时、定车、定人、定服装护送,全程陪同,早晨至少发送三段视频,即车上一段、下车一段、进入校门口一段,并及时在微信群里反馈乘车情况。下午,槐堂小学值周教师和值日教师点名后,组织学生到上车点,把学生转交给护学家长。“我很期待做护学家长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上学、放学,听他们讨论学校里的趣事,听他们的欢声笑语,我觉得很快乐。”一名护学家长说。
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护学家长从未缺席,用爱伴随孩子们的求学路,成为槐堂小学安全工作的“温暖外援”。护学途中,家长会关注好人好事,会劝阻一些不文明现象,学生的乘车纪律明显好转,人人争当文明乘客。家长之间也联系得更加紧密,谁家有事无法护学,其他家长主动顶上,互帮互助。
这学期,因疫情防控需要,孩子们由家长接送,但护学家长仍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维护上下学秩序。“家校之间良性互动、互相支持,携手共进。”张芳倩说,“我相信,在家长朋友的支持下,我们的办学之路会越走越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