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 11:11:21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2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黄娇丽 通讯员 王盼
近日,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在线发表由华南农业大学、磐安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首次发现于磐安县山区的黄精属新植物——大皿黄精(Polygonatum daminense H.J.Yang & D.F.Cui)。
据了解,该物种于2018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实验师羊海军博士(磐安籍)最先发现,随后其与磐安县中药产业振兴办展开合作,组建广州-磐安联合课题组。通过长达3年的持续研究,课题组利用形态学和DNA分子证据证实其作为独立物种的可靠性。
目前,《中国药典》(2020版)明确规定中药黄精基源植物包括黄精、滇黄精和多花黄精3种。它们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属补益药类。研究者表示,大皿黄精外形上与多花黄精相似,是潜在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其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等资源特征将得到进一步分析。初步调查表明,大皿黄精散见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野外种群数量稀少,需要加强保护。目前,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已专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并开展种源扩繁技术研究,提供遗传育种新材料。
大皿黄精发现地磐安是著名的中国药材之乡和国家级生态县,域内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4%,建有国内唯一以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5年以来,该县已陆续报道11个植物新种,其中磐安樱、金华独蒜兰、浙江大果朴、高姥山瑞香等均已成为地标性物种,为地区生态旅游注入了浓郁的科学文化内涵。
此次发现的大皿黄精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黄精属植物物种多样性,同时还为享有“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和“国家AAA级景区村”等美誉的千年古村大皿为种加词来源,以植物学的方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文化元素;也为磐安扎实推进药用资源产业化应用,培育黄精十亿级产业增添了乡土基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