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8:04:23
来源: 金华日报社东阳分社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11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陆雍蓉
盛夏的一天,台风过后,田野上飘来缕缕凉爽的风。
在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的一个水果种植基地中,安徽人李献正将一筐筐葡萄装上小货车,在六石街道开水果店的他,皮肤黝黑,浑身冒汗。“这里的葡萄品质好,一天下来卖400斤不成问题。”
不远处,59岁的卢卫忠憨厚地笑着。他是这片水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今年受疫情影响,他的桑葚园因无法及时搭棚损失较大,但看到果园正一步步恢复往日的兴旺,他的眉头渐渐舒展。
“这里我承包了12年,今年是第4个年头了。”虽然是寀卢人,但前些年卢卫忠一直在外闯荡,后来在村里一口气承包了近150亩土地,搞起水果种植。在卢卫忠看来,村里的水渠四通八达,道路、田地也都很规整,种植环境非常好。
“要想让土地流转产生更大的价值,首先土地的‘品相’要好。”寀卢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说,这品相既包括土地本身的规整度,也包括水渠路网等配套设施。寀卢的田地和配套设施经过设计、平整、建设,实现了“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这正是著名的“寀卢经验”的内涵之一。
作为一个“老先进”,在乡村振兴中,寀卢村有哪些新动作?卢阳春说,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土地,首先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观看寀卢村的空中鸟瞰图,记者发现,寀卢村的规划建造很有预见性,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区域划分非常明显,村里的东侧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田野,中间是村民的居住区,西侧则是工业区。
“东侧的这片田野一共有1200亩,因为我们种植条件佳、配套设施全,村里的土地流转价格远高于其他村,最低的1005元/亩,最高的为1308元/亩。”卢阳春介绍,这1200亩土地是真正的“希望的田野”,种着大片的粮食、水果、蔬菜等,亩产效益都很可观。
今年以来,城东街道还积极引导养殖户利用好土地资源,进行稻虾共养项目。稻田为小龙虾提供饵料,龙虾为稻田除草并提供有机肥,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增高土地有机含量,这样不仅保证了小龙虾的品质,还培育出了优质大米。截至目前,城东街道已共养103亩稻虾,实现一地两用。
除了延续原先的功能,接下来,这片田野上还要放飞一个更大的“梦想”,东阳市将投资数千万元将其打造成共享田园。“这是规划设计图,还在论证修改。”翻开规划设计图纸,卢阳春有点激动,“在田野上会设置几个观景平台,还有龙虾垂钓、家庭农场、果林采摘、特色餐厅等,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结合生态保育、文化旅游、绿色产品生产等为一体的高端低密度度假休闲场所。”
与一般的村庄不同,拥有909户、2700多人的寀卢,还有30多家企业。在产业布局调整和退二进三、退二优二上,寀卢村也一直在做提升改善。
在村容村貌的打造上,尽管基础良好,寀卢村依然十分努力。“现在大家都在争创‘十佳村’,进步都很大,以前可能60分就及格了,现在得达到95分以上才行。”卢阳春介绍,作为东阳市的第二批精品村之一,寀卢村在绿化、景观节点打造、古文化展现等方面全面发力。特别是在村庄的古文化打造上,寀卢村在老祠堂区域实施了风貌提升、长廊建设、古街改造等工程,几十人正在热火朝天施工。在水文化的彰显上,水系贯通、小瀑布节点等在紧锣密鼓打造中。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