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15:12:35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7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文 通讯员 黄强/摄
9月开学季,东阳7000余名大一新生开启了新征程。他们的行囊,装着“家乡”——一抔东阳土、一瓶横锦水、一份东白山茶、一个东阳产行李箱。
明朝时,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写下《送东阳马生序》,勉励东阳晚辈马君则勤奋求学。
大学这条路,很好走却很难走好。今年,在学子们踏上新征程前,东阳市委书记傅显明再次“开课”,说家乡,说东阳人“勤勇韧能义”五大品质,说时代发展,寄语东阳新“马生”做到“适应、自律、责任、坚持”,并赠予4件特殊礼物,让乡土情怀陪伴他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18年的生长历程,东阳精神已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打下烙印。东阳之外的城市都是异国他乡。东中人的精神、东阳人的特质,是我必不可少的文化行囊。”大学新生第一课上,东阳中学2020届毕业生吴骏成代表新生发言。1800多字的发言稿,他磨了3天,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吴骏成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专业已定,就像扑克牌已经发到手,如何打好手上的这副牌?“在大学里研读好专业,规划好求学历程,我们不仅要收获学业学术上的突破,更要成为有原则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栋梁。”吴骏成深情倾诉,“我们奔涌向前时,不会忘记我们的源头与根本。我们会远行,也会归来,积极参与、建设和创造东阳发展更美好的明天。”
今年,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名毕业生成了新生代表,葛可可是上台领取礼物的10名学生之一,张露则作为代表到东白山上取土、拍摄视频。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葛可可被浙江万里学院录取,张露以省专业排名29的优异成绩,被浙江工商大学录取,都实现了从中职生到本科生的逆袭。逆袭的过程,正是“适应、自律、责任、坚持”的生动脚注。
“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从东阳市领导手中接过礼物时,葛可可心情激动,一句“加油”,更刻入其脑海中。站在新起点上,他一度感到迷茫,“听了‘第一课’,我震撼于家乡的强大,也明白大学其实并不轻松,要确定新目标,继续奋斗”。手捧着土,张露对“家乡”的涵义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外出求学后,这种认识将愈发深刻。
孩子从高中迈入大学,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段别样的经历。“在孩子的录取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没有如释重负,反而滋生出‘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压力。”东阳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家长委员会主任蒋骏的一番话,道出了家长们的百般滋味。
关于大学的独立生活,蒋骏对大一新生们谆谆嘱托:不仅需要心理上的“断奶”,还需要常识上的独立,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度、运动有氧、情绪有控。大学是美好的象牙塔,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从迈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学生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因此,在大学新生第一课上,蒋骏对“孩子们”说,把同学关系当成重要的必修课,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理念的人和谐相处,用柔软灵活的方式和大度包容的格局,愉快地度过这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在没人温暖你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好好爱护自己。”对于成长的必经过程——困难与挫折,蒋骏的寄语令人心生温暖。他祝福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一代后浪,把故乡的爱装进行囊,奔涌向前,未来可期!
近10多天来,大学新生第一课的话题持续热议。9月2日,东阳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卢跃龙为全体师生上“开学第一课”:追求卓越,做一名品行高尚、气质高贵、情趣高雅的高品质二中人。其灵感,正是来源于大学新生第一课。
东阳二中致力于培养高品质人才,在卢跃龙看来,大学新生第一课的内容,可作为高中段立德树人工作的指引,“适应、自律、责任、坚持”4个关键词,是高品质标准的落脚点。“品行高尚的人,一定是有家国情怀的人,有责任担当的人。气质高贵的人,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人,能主动适应的人。情趣高雅的人,一定是健康生活的人,能自律和会坚持的人。”卢跃龙激励学子们主动适应、严格自律、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真正做一名高品质的二中人。
吴宁三中教育集团是东阳唯一一所实行集团化办学的初级中学,推行“崇尚自然,绽放个性”的办学理念,强调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激发其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近年来办学成果得到多方认可。
听了大学新生第一课,总校长张大军再次思考:未来的中国需要怎样的人才?“以立德树人为初心和使命,以学生成长为己任,不牺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长远发展来换取短时的高升学率,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全面打好基础:健康身心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张大军认为,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教育情怀。
今年是东阳第二年举办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东阳市委书记给新生讲课,展现的是东阳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教育之乡”,东阳已培养13位院士,100多名高校校长、科研院所负责人,1300余名博士,1万多名教授以及教授级高工。“十百千万”的规模还将继续增加,大学生们就是其源泉。
东阳不断更新理念,把人才工作的“坐标”向前延伸4年至大学阶段,每年8月为准大学生们上第一课,勉励他们立下鸿鹄之志,学成报效家乡。东阳在各地的招商引才联络站和联谊会,都能收到大学生们的就读信息,以帮助他们在异乡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进一步放大乡情引才效应,为4年后人才招引打基础。
东阳还每年举办东阳籍优秀大学生家乡行活动,让在校学生全方位感受家乡的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回家。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将来,无论东阳籍学子们走向何方、成就如何,他们的身上始终流淌着东阳人“勤勇韧能义”的血液。家乡人民期盼他们以“勤”为桨,以“勇”开路,以“韧”坚持,适应新环境、练就强本领;以“能”为器,以“义”为先,自律加持,敢挑大梁,用行动彰显责任担当。
过来人勉励未来者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过来人的身份介绍了学习经历和态度,读来生动感人。在东阳大学新生第一课上,过来人比比皆是,主讲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下的东阳能人们,有文有武,有个人有企业,此外还有自律的演员彭于晏、勤奋的运动员科比……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引发了情感共鸣。
有共鸣才能产生呼应。“责任心是比能力更重要的品质,责任心就是竞争力,责任心越强,竞争力越强。”“吃不得自律的苦,你就得吃平庸的苦。”“世间最容易的事就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未来者铭记过来人的这些经验之谈,便能少走弯路、多有收获。
今年的“课堂”,不仅延续去年的精彩,四样礼物更激发了浓浓的家乡情。家乡是背上的行囊,无论你走多远,永远不会丢在路上。带着故乡水土和家乡人民的殷殷期待,东阳“马生”们“今朝离家求学去,他日学成还乡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