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7:34:09
来源: 无
小编的话: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电台”频道,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浦宁 朗读者:李景馥晗
写了无数稿子,却从没有为父母写过一个字。
打从记忆起,似乎从没见过父母红过脸吵过架。
在媒妁之言的年代,父母的相恋,堪称浪漫。
父亲在南京空军司令部服役时,有一次回家探亲。
在车站等车时,一位长辫子姑娘从眼前走过,袅袅婷婷、清新脱俗,父亲惊为天人:“这辈子能娶到她做媳妇,此生无悔。”
后来,有人给父亲介绍对象,长长的辫子,袅袅婷婷,父亲一看,乐了:“这不正是她吗。”
父亲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当年也是帅小伙子一枚。在部队,曾有姑娘写血书倒追,父亲不为所动,自和母亲对上第一眼,便义无反顾,爱一个人过一生。
母亲烧得一手好菜,父亲却被母亲宠得连一碗面条都不会下。
我生儿子时,母亲狠心抛下父亲前来照顾。吃什么菜?药服了吗?散步了吗?母亲在哄儿子睡着后,每天雷打不动和父亲煲电话,事无巨细,就像牵挂一个孩子。
父亲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却极尽温柔。
前年,母亲生病住院。被“摁”在老家的父亲心神不宁,一会儿一个电话,叮嘱这叮嘱那。
“你妈怕一个人,早点去陪她。”
“晚上记得给你妈买宵夜,不想吃也要吃。”
“你妈怕疼,让医生打针轻一点。”
……
春节回家,蓦然发现,仿佛一夜间,父母老了很多。父亲头戴米色线帽,身穿黑色羽绒衣,走路再也不复当年的虎虎生威;母亲围着墨绿围巾,身穿米色大衣,在厨房里忙碌,头发染霜,当年俊俏的脸庞也已皱纹密布。
岁月神偷,不知不觉,偷走了父母的容颜,也偷走了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放好鞭炮,吃完年夜饭,最幸福的是,一家人挤在被窝里,边看春晚,边打牌。那个快乐,是现在儿子所痴迷的乐高、星巴克,再多再贵也换不来的。
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母亲照例在厨房里忙碌;父亲收拾妥当后,一个人端了条凳子,坐在旁边,远远地看我们在客厅里聊天、说笑、抢红包,玩得不亦乐乎。
父亲爱看的春晚,还没有开始;
母亲爱听的婺剧,还没有开腔。
欢笑声穿过灯笼、春联,回响在屋里屋外。
在这个喜庆、热闹的日子,父母除了徒增的忙碌,内心深处还是寂寞的。
工作突如其来,大年三十就得连夜赶回金华。
母亲一下子接受不了:“床都铺好了,棉被也晒了,怎么一个晚上不睡就走呢?”
父亲站在母亲旁边,一声不吭,过了半晌才说:“特殊情况,工作要紧。”
我剥了一个沙糖橘,递给父亲,父亲一反常态,用手接过塞入嘴里。
“甜不甜?”
“甜!”
我又剥了一个,递给母亲,母亲一如往常,头摇得像拨浪鼓:“你自己吃。”
父亲忍不住发话:“女儿是想在走之前给你剥一个橘子呢。”
母亲默默接过。
我的眼睛酸酸的,不敢迎向母亲依依惜别的眼神……
当晚,下雨,父亲执意送到路口。
我摇下车窗,催父亲赶紧回家,视线的余光,瞥见母亲也在门口遥遥相望。
母亲在相送,更是在等父亲,她不放心没有带伞的父亲,怕他淋雨感冒……
父亲和母亲相依相伴,日复一日,像涓涓细流,没有甜言蜜语的包裹,无论健康、疾病,阳光、风雨,始终在彼此的视线,温柔相待。
每个节假日,对父母来说,孩子就像候鸟,踩着喜庆的节拍从天南海北飞回来,却又在短暂的欢聚后,各奔东西。
“从前的日色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慢。
春节热闹后,父母重归两人世界的平和和寂静。
李景馥晗 :浦江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主播 国家二级播音员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