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7:34:43
来源: 无
小编的话: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晚6点,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你就可以准时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1月29日开始,“动听金华”推出战“疫”特别策划——听金华“暖”和“爱”。
一位ICU主任的战“疫”日记
作者:李立斌 朗读者: 小鱼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驰援医生、浙大二院外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立斌写的日记。54岁的他, 亲历过“非典”救治一线,也看过无数生离死别。 但这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看到战友累倒,看到生命离去,难掩伤痛。这篇日记,是他在2月22日持续奋战一周后
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一气呵成的。
来汉已一周,前几天很忙,自己也不善文笔,向来很少写记录心情的东西。9天前,我们带着重任而来,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重症监护室(ICU)。在各方努力下,工作已逐渐走向有序、规范。今天,一个人在酒店的房间里,想来也应该写点什么了,权当是一篇周记。上一篇周记,好像还是30多年前的事了。
记得2月12号晚上11点半,医务部主任张秀来电,通知立刻赶到医院参会。我跟家人说,号角已吹响,战士要冲锋了。
我是一个感情并不外露的人。在ICU工作的人,也早就看惯了生死。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段时间以来,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
记得赴武汉前的有一天的晚上,在电视里,当我看到一名护士的脸上留下的深深的伤痕,看到医务人员已累得倒在地上的情景,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虽然我也已年过半百,但我还是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那种心痛、难过的感觉,真的难以言喻。
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这个ICU,原是普通的骨科病房。在一天时间内,要完成硬件改造,组建好医护队伍,把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收治进来,医疗队的压力可想而知。担任ICU主任的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2月18号下午,病房打来电话,有两位危重症患者,原来是用无创通气的,但病情仍在恶化。我立刻赶往医院,决定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大家知道,气管插管时,患者气道开放,操作者距离患者最近,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之前,我也多次向队长、常务副院长王伟林表态:“第一个插管我上。”
这不是豪言壮语,说实话,作为一名从事重症医学专业25年的老兵,2003年就曾赴抗击抗击“非典”第一线,我心里并不害怕,更何况我们医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防护。但作为病区主任,我必须以身作则。
腰痛已有些时日,每次从病房出来,脱防护服时疼痛难忍。那天,我进病房前吃了两片止痛片。晚上7点,回到酒店,已感到几分疲惫。这时,队长王伟林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和慰问。电话中,我听到了他哽咽的声音,也忍不住流下热泪。正像许多医务人员所说的,我不是英雄,只是披上了战袍的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要面对的挑战太多、未知太多。
这儿是战场,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这种感受。我那苍白的文字,都不足以表达。最后,借用一句杜甫的诗句,为这篇周记收个尾,唯愿——“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小鱼:人生路上的行者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