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10  >  动听金华  >  最新消息   正文

【“动听金华”战“疫”特别策划】㊴烟火里的年味

2020-10-10 17:34:57

来源: 无

作者: 苏宣萌

  audio

  小编的话: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晚6点,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你就可以准时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1月29日开始,“动听金华”推出战“疫”特别策划——听金华“暖”和“爱”。


烟火里的年味

作者:俞天立   朗读:石海平

  春节,每个中国人都要经历的传统节日,谁都不愿怠慢。        

  我们一家总回老家新昌过年,与祖父母、叔叔和堂妹一起团聚。一大家子习惯在大年三十晚上,聚在家里吃上一顿年夜饭:得有一只热气腾腾的火锅、一尾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一盘鸡蛋糕、一碗炒年糕(祈愿年年高)以及老家特有的芋饺等等,当然,也少不了开瓶绍兴加饭酒。菜品、点心摆上满满一桌,丰盛而乡土。推杯换盏间,家人们互道新年吉祥,也为一年到头的辛劳画下句号。吃完年夜饭,长辈们开始派发用红纸包包好的押岁钱,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然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看春晚,老老少少吃着米糕、麦蟹,喝着金桔饼泡的米海茶,聊着开心的话题,欢声笑语不断,一直到半夜时分,也就算是守岁了。      

  大年三十,临近午夜十二点,全城人都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五光十色的烟花把黑夜燃成白昼,震耳欲聋的声响把心语汇成欢唱,也衬托出新年的吉庆气象。父亲忙着给亲朋好友发送拜年短信。他每年都别出心裁地编出新的“拜年段子”,有西游记版的“唐僧师徒拜年”、水浒传版的“一百单八将拜年”、“十二生肖拜年”种种。我总是催促着他,指着家里满地的爆竹,让他趁着新年钟声敲响赶紧放掉。他总说:“不急不急,几个关键朋友还没发呢!”待到高潮快要落幕,才着了慌似的捧起一挂“大地红”,冲到屋子外头燃放。背了风,用火柴一点,随着“噼哩啪啦”一串爆响,一条火龙舞起来了,我捂着耳朵也能听见群山的回响,年关的气氛被推至高潮。他又拿过“二踢脚”,对着引线点火。如同一支火箭,“二踢脚”顿时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咚——啪!”夜空响彻,火星四射,映照出一张童稚的脸、一张沧桑的脸。两代人的年味记忆在烟火里达成一致。         

  如果有一把尺子,春节一定是一年中人心与人心距离最近的时光了,浓浓的年味里多了许多人情味。         


  时隔多年的过年时节,当满衣风尘的我回到熟悉的家乡,烟花却已杳然无踪。这是响应了政府禁燃烟花爆竹的号召,为环境保护计,无可厚非。只是让人难忘的年味已逐渐寡淡,难以还愿浓郁的乡愁,难以寻找情感的寄放。当老百姓不再逛年市、赶庙会、拜神明、放烟花,却转而热衷于点网购、集“五福”、抢红包;当过年的虔敬、守候被人情世故敷衍;当现实的体验被虚拟的娱乐所替代,会否流失一个民族的民俗记忆,以至于有文化断层之虞呢?

  今年我没能再次踏上故土,宅在家里不知今夕何夕,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年很静,却很不平静。大街空旷,病毒在途,口罩成了国民的标配,“白衣天使”都在冒死战疫情。

  烟花爆竹可以缺失,年俗文化的记忆不能缺失。没有烟花爆竹,有年俗文化一样有年味。烟火年味,惟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作者简介


  俞天立,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获得过浙江省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我的西湖记忆”全球征文一等奖。现为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茶当酒品》。





  

朗读者简介


  石海平,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主任播音员,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三十年,期间有多件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浙江广播电视新闻、文艺奖一等奖、二等奖。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