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10  >  动听金华  >  最新消息   正文

【动听金华172】头伏萝卜

2020-10-10 17:51:26

来源: 无

作者: 苏宣萌

audio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电台”频道,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头伏萝卜

作者:潘江涛   朗读者:辛事莘 

作者简介

    潘江涛,笔名三川,浙江磐安人。著有散文集《金华味道》《美食金华》。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居金华,政府公务员。

  时令是神奇的。萝卜虽无早韭、晚菘这般任性,但亦有自己的禀赋特性,始终不渝地循时而长。

  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菜。水稻割毕,冬播小麦、移栽油菜尚早,水稻田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翻耕起畦,捣碎泥巴,顺手撒些萝卜籽——发芽,出苗,长成萝卜。

  萝卜高产,一小块田地,几板车都拉不完。但物以稀为贵,产量一高,身价便低。偌大一个菜场,萝卜与青菜就像患难夫妻,相濡以沫。但青菜价格始终比萝卜坚挺——论斤计价,青菜2元,萝卜1元;青菜涨到4元,萝卜只要1.5元。

  青菜不耐储,最好日买日清;萝卜买回家,随便丢在厨房角落,即便三两天后想起,亦绝不会糠心难吃。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倘若碰上“糠心”,亦应感到庆幸。因为这样的萝卜,大多是催生的——化肥下得猛,个头长得快,不吃也罢。

  萝卜耐煮。洗净切片,剜一勺脂油在热锅中化开,下萝卜片炒一炒。加清水,没过萝卜,猛火烧开,文火炖煮。待汤水一紧,倒一小勺酱油和一丁点料酒,拌匀焖一会儿,葱花点缀。

  脂油,乃熟猪油的俗称。红烧萝卜,甜鲜软烂,下饭过酒俱佳。倘以素油换下脂油,谓之“素炒”——萝卜切丝,用盐浅渍,滤去汁水,即可下锅清炒。

  萝卜清炒,清新爽口,是单位食堂常备的早点小菜。兰溪乡贤李渔亦说:“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

  无论红烧还是素炒,萝卜均要煮透,难点在于炖煮时间的掌控和咸淡的拿捏,而秘诀无非那句老话:熟能生巧。

  萝卜味淡,宜与荤料为伍。萝卜瑶柱汤是蔡澜的拿手菜。瑶柱,俗称干贝,价追鲍鱼,偶尔为之,尚能承受。要说家常,还数萝卜炖牛腩。

  萝卜的清新加上牛腩的鲜腴,光凭想象,就吊人胃口。而且,牛腩性温,吃多了生疮;萝卜性寒,两者混炖,恰好寒热中和,多吃也不用担心身体难受。

  “萝卜配牛腩,天生是一对。”尤其是寒冷的冬日,那一碗牛腩萝卜汤温心暖胃。

  大锅饭,小锅菜。要想菜肴可口,食材最为关键。但亦少不了厨师的用心用情。

  单位食堂可供一两千人同时用餐。规模一大,烹者食者皆有“敷衍”心理。就说柜里的菜肴吧,大盆小碟,琳琅满目,但选择余地不大——除了红烧肉和大排,似乎乏善可陈。相对而言,下手频率稍高的,还是萝卜丝炒蛏肉、萝卜丝炖带鱼等,即便蛏肉很瘦、带鱼细小。想来,萝卜功不可没。

  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回想起来,腊肉炖萝卜丝该是上世纪70年代最奢侈的乡村美食之一了。那年月,贫瘠,匮乏,虽则家家茹素,但得到的都是食材的本源之味。现如今,带有乡村气息的银白萝卜钿丝尚能见到,但要想吃到纯正的土猪肉,则是难上加难了。

  儿时的记忆潜伏在味蕾深处,一经撩拨,便满血复活。想想,最让游子们垂涎的,除了腊肉萝卜煲,还有那一锅鲜鲜香香的汁汤萝卜块。

  汁汤,是比高汤还要浓稠的汤水。汁汤萝卜,大多是谢年的副产品。除夕,家中灶膛从早到晚烧得旺,一口四尺大镬炖着猪头、猪腿和糯米肠。时辰一到,爸爸捞出肉食,妈妈则将汁汤舀一半留一半,再将十几个“窖”藏萝卜切成大块,噗嗵噗嗵地丢进镬里。添柴烧开汁汤,再喊一声“吃饭了”,一家人便围桌而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其间,炉火慢慢熄灭,而炭火余温会把镬里的萝卜块焖得软烂。

  菜蔬吃剩,最忌下顿“回锅”。但汁汤萝卜有些“另类”,“回锅”者居然更加香鲜软糯,入口即化。

  过年时节,乡村灶头不乏鸡鸭鱼肉,但不管哪一餐,最先见底的总是那一碗汁汤萝卜块——不是肉食,胜似肉食。


朗读者简介


  辛事莘,原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台主持人,现浙江温州永嘉传媒集团主持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