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10  >  动听金华  >  最新消息   正文

【动听金华“此行无悔”特别策划187】遇事不避难 ——写在《此行无悔》出版之际

2020-10-10 17:51:50

来源: 无

作者: 求慜玥

  audio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电台”频道,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8月4日,由金华市委宣传部编写的《此行无悔——金华援鄂医疗队员纪事》正式出版了。这本书记录了我市107名位援鄂医疗队员在战“疫”一线救死扶伤的故事,他们这份勇气和担当,坚韧和智慧,值得我们钦佩、赞扬、学习、传承。

  8月4日起,“动听金华”推出特别策划——“此行无悔”专场,让我们一起在医护人员热忱又质朴的声音里,重温他们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感受逆行天使舍小家为大家,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


  遇事不避难

  ——写在《此行无悔》出版之际

  作者:三川 朗读者:丁嘉伟



   作者简介


  笔名三川,浙江磐安人。著有散文集《金华味道》《美食金华》。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居金华,政府公务员。





  一

  灾难从来都是检测和考验一个民族精神与力量的时刻。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庚子之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号令全国,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主动请缨,舍家别亲,驰援武汉,驰援湖北。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金华市共有5批107位医务人员执甲西进,冒险赶赴“战场”。其中,代表浦江县参战的有朱高源、傅千珊、洪榛、陈丹、张晔、楼键建、郑小常。

  自1月29日起,《金华日报》专门开辟连线湖北专栏,连续刊登这107位白衣战士援鄂期间的点点滴滴,亦记录家乡人民的自豪、嘱托和牵挂。

  文化为历史留下记忆,现实为文学提供素材。今天,捧读结集出版的《此行无悔》(2020年7月,浙江教育出版社),你会深切地感到,英雄亦凡人,这些以一身血肉之驱去抗击病毒恶魔的最美逆行者,也会恐慌、害怕、不舍,但让他们义无反顾走上战场,由凡人而化身为英雄的,是他们作为医者治病救人的使命担当,也是为祖国亿万同胞的生命健康筑起防护墙的仁心担当,更是俯仰无愧于天地的人性担当。

  有此担当,遂一往而无前。

  二

  “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卡尔•齐默《病毒星球》)新冠病毒肉眼看不见,源头难查证,特征奇异诡秘,路径错综复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灾难当头,唯有抗争。大年初一,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丁筱妤毅然出征。她说:“昨天晚上,爸妈都没睡着,一直用手机翻看与病毒有关的新闻,翻着翻着就哭了。心里纵然有千万个不舍和愧疚,但我更懂得救死扶伤的意义。”

  张扬是个2岁孩子的妈妈。她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护理对象均为年长重症病人,穿上防护服后要连续工作7小时。特别是后背写着的“义乌张扬”4个字,既是辨认的招牌,更是沉重的责任。在满月日记里,她写道:“在死神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脆弱,我们有颗强大的心,再艰难也敢去拼一拼。”

  丁筱妤和张扬,是金华107位援鄂医务人员中的2位,其他105位亦各有各的难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执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明知”与“偏向”,乃“逆行”之要件。107位“白衣天使”果敢、决绝,逆风相向、迎难而上,共同擎起必胜的大旗,成为八婺大地最勇敢的英雄。

  所谓的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有风险,依然要前行。所谓的英雄,并不是不知道害怕,而是内心更多的是担当。

  “有人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也有人说,我们的民族,每到艰难困苦之际,总有人把肋骨当火把,擎过头顶照亮前行的道路。”(《此行无悔》之《后记》)

  三

  金华是信义之城,道德高地。王选、孟祥斌、孙炎明、陈斌强、潘建伟,“一城5人‘感动中国’”。但荣誉只属过去,英雄尚看今朝。

  拆弹专家王厚鑫16年排爆1000多枚,虽九死而不悔。58个现场,58次拆弹,成功率100%。

  7月12日,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坠入湍急的河中,5个生命危在旦夕。休假路过的驻金某部21岁战士王亮见状,当即用借来的铁锤砸开事故车窗,凭借一副铁身板,一手好技能,2分钟救4人,践行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6月12日,永康市场城西街道烈桥村一小孩不慎落水,正在附近散步的九旬老人倪德藏不顾年事已高,奋勇下水救人,成为浙江年龄最大的“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浦江县公安局民警石丁丁无论是巡逻防控,还是应急救援,始终冲在前面,义无反顾。他热心助人,甘于奉献,舍身救人事迹多次被央视等媒体报道。7月15日,石丁丁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终年35岁。他的父母慷慨大义,又做出无偿捐献儿子器官的决定,以此拯救更多生命。

  壮举始于机遇,却永远归于本能。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就拿抗疫英雄来说,他们之所以被人赞颂,是因为每一位壮举的背后,都蕴含着他们对百姓生命的关切和珍视、对民族大义的承负和托举。诚如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大医精诚》)

  四

 病毒改变生活,也改写历史。

  截止4月15日,金华市援鄂的107位医务人员全部凯旋,家乡人民用鲜花和掌声,用微笑和热情,一次次向逆行勇士致敬。


  英雄是什么?平凡如你我。但是,逆行勇士的心路历程,你我可曾经历?

  忽然想起报告文学《婺潮奔流到大江》中的一个细节:2月13日上午,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李斌出征武汉,妻子开车将他送到临时集合点。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李斌用手机拍了一张合影。途中,他把合影发给妻子。犹豫许久,他又发去一句留言:“老婆,如果我这次去武汉回不来,这张合影就留作最后的纪念吧!”

  时光倥惚而逝,生命总有长情。读着这一平实动情,却又决绝无悔的话语,顿时气血上涌,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盈满胸腔。“此刻的心,像一个泪包,一碰就是汪洋一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刘汉俊)

  天大地大,救人事最大。医者,生命的基石。最美逆行者,是抗疫勇士的集体名字。他们身上所彰显的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特别是“遇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最最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担当,是一种勇气、一种襟怀、一种品格。世间处处须担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担当率直快意的表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有志者身处困境担当意志的坦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忠贞誓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英雄人物国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英勇品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国家承担国际责任的庄严承诺。

  然而,放眼现实,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屡见不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求上进,但求乌纱帽不掉;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把泥,能滑就滑,能抹就抹;紧睁眼,慢张口,遇到问题绕着走,把难题推给领导,把小过诿于下属……

  担当是一种精神,存在于人的生命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世事危难之秋,思想禁锢之地,人性扭曲之时,平凡工作之中,都需我们勇于担当。

  如今,援鄂勇士已回归熟悉岗位,融入日常生活。我们褒扬和赞誉时代英雄,不仅要在宏观上笃化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认同,更要在具象层面上铭记他们拥有的生命张力和价值温度。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后汉书•虞诩传》)人生因担当而精彩。不担当不作为,不是懦夫,便是废物!


  朗读者简介

  丁嘉伟,大学教师,主持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