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7:53:15
来源: 无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电台”频道,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8月4日,由金华市委宣传部编写的《此行无悔——金华援鄂医疗队员纪事》正式出版了。这本书记录了我市107名援鄂医疗队员在战“疫”一线救死扶伤的故事,他们这份勇气和担当,坚韧和智慧,值得我们钦佩、赞扬、学习、传承。8月4日起,“动听金华”推出特别策划——“此行无悔”专场,让我们一起在医护人员热忱又质朴的声音里,重温他们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感受逆行天使舍小家为大家,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
尽己所能 为爱担当
朗读者:厉爱(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遥不可及的事突然降临,没有任何预兆。
武汉的疫情,那座城市,对于浙江的我,总觉得是遥远的,直到2月9日清晨的那通电话。
被告知当日要出发前往武汉,几乎没有整理事物的时间,面对家人,也只有草草一句,“我要去武汉了,马上走”。
2月9日,挥手告别亲人、朋友、同事,我踏上了援鄂的抗“疫”之路。
进舱最难熬的要属身上的防护服了,那是保护我们安全的“法宝”,却也变成了拖累我们的“累赘”。
印象最深的就是 2月15日,我第二次进舱,又厚又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我汗流浃背,贴身衣服早已湿透,护目镜里全都是汗珠,时不时模糊眼前的视线。
可再热,防护服也是不能脱下的。防护服的闷热和汗水收干的冰冷交织在一起,我知道这样下去容易中暑。
来回忙碌的我,不停出汗,闷在防护服里特别难受。我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不适,胃里一阵又一阵波涛汹涌,大脑郁郁沉沉,呼吸也有些困难,即使胃内容物反上来,我也硬生生吞咽回去,如此反反复复,我依旧咬牙坚持着。而那天,武汉迎来降温,我们需要为患者分发保暖棉被。
当物资分发完毕,我精神一松,却突然觉得胸闷气急,再次剧烈的反胃。穿着防护服隔着两层口罩的我本能地呕吐了。呕吐物瞬间闷住了我的口鼻,蔓延在两层口罩之中,酸鼻刺激的味道压抑着我。如同古代酷刑“贴面官”,当时只觉得眼前一黑,我顾不得其他就想马上拽下隔离衣,拉掉口罩,拽掉防护服,奢想着新鲜的空气。
“小爱!你干嘛。”站在一米以外的锦婷姐突然喊了我一声 ,让我的头脑瞬间清醒且保持镇定。
我一下子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我忍耐着呕吐物的酸味,抬手轻轻抓起最外层外科口罩连同里面N95口罩往外向上提把呕吐物往下倒,让自己透了一口气。 身边的同事焦急万分。当时,呼吸急促的自己,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好与不好,我摇了摇头,做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没有问题,严格按院感要求,一次一次的做规范手消毒依次脱下所有防护物品,走到清洗间,马上洗手,洗脸,做耳、鼻、口腔、外耳道清洁,等自己缓过神,抬头看着镜中脸色发白嘴唇青紫的自己,会心的笑了。
我觉得我很幸运,如果当时我的同事没有及时喊住我让我恢复理智,我会忙乱的扯开口罩而暴露在污染区,也许就会染上病毒而被隔离,万幸的我没有误吸,没有在污染区暴露。
抗“疫”的路上有数不清的艰难,大家相互扶持,从未有人因困难而畏惧退缩。
历爱,1994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磐安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院团总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2020年2月9日随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所在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先后转战了黄陂方舱医院、江夏日海方舱医院、袁家台方舱医院、袁家台医院等。在汉期间,累计经管新冠肺炎患者1282人,累计治愈出院1067人,检测核酸标本2680人次,我们荣获了三部门颁发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荣获“金华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金华市“青春战役”个人”、“金华市青年五四奖章”、“金华市优秀团员”称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