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21:29:41
来源: 无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电台”频道,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门槛上的沙漏
作者:张必强 朗读者:章霞
一根方整的长木,经过岁月的洗礼,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它上面跨过、踩过、跳过、坐过,也不知有多少的回忆曾在它上面停留过?这就是那道门槛,它不知承载着多少家的记忆?
儿时的我曾仔细打量过我家的那道门槛,虽然不是特别高,比我的小凳子还要高一点,小时候我只能踩在小凳子上才能跨上门槛,后来我越来越高,而那道门槛却越来越低,低到只要轻轻一抬脚,就能轻易跨过它,但它承担了我太多美好和温暖的记忆。
奶奶戴着老花镜,坐在门槛上,针线筐里放着各种布头针线,她眯着眼,缝一针一低头,像祈祷一样专注,像哼歌一样轻柔。我爷爷不但会雕刻,会剪纸、画画,还会做各种各样的玩具,而且样样做得非常精美,于是我经常学爷爷手拿一把钩刀在门槛上装模作样地做玩具,因此我家的门槛被我砍得伤痕累累。
小时候,我家条件不好,家里的光线比较黑暗,白天又舍不得开灯,加上家中也没有像样的桌子,于是在每天放学后,我就搬一条方凳子当做桌子,然后坐在门槛上开始做算术、抄写语文词语等作业,我不知在门槛上写了多少作业?曾经有位邻居看到我写字那么认真,说这个小孩以后会有出息的,遗憾的是现在马上到花甲年龄了还是没有出息。
由于门槛足够高,坐着也舒服,因此,每逢吃饭的时候,门槛也便成了主要阵地。
我生气时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呆坐在门槛上,那时没有多少人理解我,而那道门槛便成了我心中小小烦恼的最佳倾听者,无声的它,陪伴着我从幼稚走向成熟。
坐在门槛上看天气,也是别有的一番情景。父母出去干活了,稻谷晒在篾垫里,父母嘱咐我要随时注意天气,不论大雨还是小雨,都必须急忙收好稻谷。若忽然间下起大雨收起来都来不及。那时又是农忙季节,有时候人没在家,稻谷被淋湿了就麻烦了,会影响稻米的质量。而夏天经常会出现对流天气,那时的我们年纪小,还听不懂、看不懂天气预报,而且天气预报也经常不准,农村谚语反而很准,如“冬雾雪、春雾雨、秋雾好晒谷”等,秋天早晨大地罩雾,尽管放心晒稻谷。
我坐在门槛上观看天象,只要有人看到乌云密布时,就会跑到门外吆喝一声:要落雨了,赶紧收谷了!大家都会赶紧跑回各家的篾垫基,争分夺秒地抢收稻谷。要是稻谷被淋湿了,免不了要被父母的训斥。
时过境迁,长大后我再也没有坐在那道门槛上吃过饭、再也没有坐在那道门槛上写过作业、再也没有坐在那道门槛上看过雨,但我多想再坐在门槛上,双手托腮想一想小时候的家,看着母亲在灶台忙乎的身影,看着奶奶戴着老花镜迈着裹着白帆布的三寸金莲坐在门槛上在缝补衣服,看着爷爷在门口扎花灯,再听听那熟悉的“格格格……”响声。一颗不安的心刚开始遐思,我还没来得及遥望,就被眼前的现实打断了。
现在新建的楼房已经没有门槛了,小孩子再也不用坐在门槛上写作业了,但门槛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构成元素,其作用及意义影响深远。门槛二个字也已经演变成"进入某个行业的标准或条件"。
门槛上的时光像沙漏一样,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仍惦着那道门槛,念着那个家。
张必强,浦江县教师。现为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已经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远去的年华》。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发表了多篇散文。在这些作品中,主要写的是自己复杂的人生经历,还从不同角度讴歌了家乡浦江的纯朴美好,挖掘农村历史乡土文化,作品中阐述了自己的血脉追寻和童年回忆。
章霞,一级播音员,政协兰溪市第十二届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常委,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兰溪市诵读艺术协会会长,兰溪市第二届名主持人,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