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16:33:50
来源: 无
【编者按】“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方志办、市文物局、市档案局、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华之声、金报全媒体中心、金华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共同推出“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提到上山文化,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命名之地——浦江上山遗址。但如果大家对上山文化的认知,仅限于浦江,就大错特错了。
山下周遗址出土的夹炭陶表面发现疑似稻谷的印痕。
“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总共发现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8处,其中金华占2/3,达12之多,具体为:浦江上山遗址,永康庙山遗址、太婆山遗址、蓭山遗址、长田遗址、湖西遗址、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蒋乐平介绍,这些遗址除仙居下汤遗址和临海峙山头遗址外,均位于钱塘江上游地区,集中在金衢盆地。
“浙江中部,能够发现如此密集的新石器早期遗址,非常难得,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是唯一的。这说明,人类从洞穴迈向旷野,第一步的落脚点就在金衢盆地,对探索中国区域早期文明意义重大。”
山下周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蒋乐平亲历上山文化发现和研究的整个过程,是国内外公认的“上山文化”专家。记者和蒋乐平打交道10多年,亲眼见他对考古的匠心和执着,对上山文化尤其充满感情。记者的电脑上,至今还保存着2001年他在浦江上山遗址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埋头发掘、清理的照片。2009年,距今9000年婺城区山下周遗址被发现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山下周采访,蒋乐平看到记者,打趣道:“杭州跑文物线的记者换了一茬又茬,怎么你还在跑啊?”
山下周遗址在1.4米的深坑中有4个文化层,相继出土了不同时期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激动的是,发现了稻谷遗存。当年,本报以《山下周,寻找9000年前金华先民足迹》为题,对山下周遗址进行整版浓墨重彩的报道,轰动一时。
厚大溪中发现的疑似独木井。
除浦江上山外,其余17处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在本世纪初差不多同一时间发现的。当年,蒋乐平在接受记者釆访时,就曾透露“永康、武义等陆续有上山文化遗址发现”,但万万没想到,上山文化遗址群的数量是如此丰富,而这还不是全部!不排除还有继续发现的可能性。
“上世纪90年代,距今7000-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遗址被发现,很多人大跌眼镜:这东西怎么可能比河姆渡早?上山遗址是和跨湖桥遗址同一年被发掘的,当时只知道上山发现了陌生的东西,年代不明,没想到居然是上万年。”蒋乐平欣喜地说,“从五六千年到七八千年,再从七八千年到上万年,接二连三突破,那段时间很幸运。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除了作为稻作农业重要源头的地位外,另一个带有区域文化意义的,是作为浙江文化源头的地位。上山文化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而跨湖桥文化也是河姆渡文化的母体之一。上山文化的发现表明,浙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从河流的上游开始,再向下游发展的,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钱塘江上游不但是河流之源,而且是文化的源头”。
作者:李艳 洪兵 张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