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16:51:03
来源: 无
国庆节前,9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考古界为之一震。
这是一场以考古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6次集体学习唯一的一堂考古课。授课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专题讲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这不是陈星灿第一次“高光”时刻。集体学习六天前,在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这位考古学家就是陈星灿。当天,陈星灿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等一起,就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每一位发言代表深入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就一些工作和问题进一步听取意见、进行评点,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陈星灿和“上山考古第一人”、浙江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大学是同班同学。今年夏天,在蒋乐平引荐下,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利民一行专程赴北京拜访陈星灿。
“总书记这么重视考古工作,全国考古工作者深受鼓舞。上山文化的考古和研究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蒋乐平为老同学取得的成就高兴,更为上山的发展前景叫好。
国际考古界有威望
传递响亮的中国声音
“陈星灿是我们班里最爱看书的,有名的书痴。”蒋乐平夸陈星灿“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为人低调,很儒雅”。
陈星灿以精湛的业务水准,在业界出类拔萃,国际考古界颇有声誉,向世界传递了响亮的中国考古声音。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亲自作序。”蒋乐平透露,这篇博士论文当年就奠定了陈星灿的学术地位。
陈星灿长期奔波各地,参加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2017年起担任考古所所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专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2001年被正式提出,2016年完成结项。这一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拥有5000年文明,具备“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考古中国”项目则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旨在通过对古文化遗址有重点地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就在本月24日,“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等五项考古工作的新成果。
多次到过上山
最长在浦江待了一个星期
陈星灿和蒋乐平同学情深,两人都研究新石器考古,平时常有联系。蒋乐平一个多月前首发的新书《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 陈星灿也予以力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年康乐园那个沉默的、行色匆匆的翩翩少年,从河姆渡出发,走过跨湖桥,又来到上山,用手铲为我们描绘出钱塘江南岸——他的家乡,也是秋瑾和鲁迅的家乡——史前先民壮丽的生活画卷。”
蒋乐平透露,陈星灿通读了该书,并作了仔细的校对,原计划为该书作序,后来因为事务繁忙未能如愿。2014年,蒋乐平出版学术专著《跨湖桥文化研究》,就是陈星灿作序,该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为该丛书作总序。总序中,习近平对浙江史前文化的重要性作出了重要论述:
“浙江文化中富于创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现在其历史的源头。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最为著名的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的考古文化中,浙江先民们都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创造和进步的印记。”
“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成为物资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
……
蒋乐平透露:“陈星灿不下三次到过浦江上山遗址。2009年元旦,还在浦江待了一个星期,参加了上山遗址的资料整理。”
不到一个星期,陈星灿两次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浦江上山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群炸开了锅。徐利民带头向陈星灿致敬祝贺,群里满屏的点赞。
因为和上山的缘分,陈星灿和浦江、和金华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
稻作起源主要讲上山
北京雨夜畅聊至凌晨
此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授课,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徐利民再次给陈星灿发微信祝贺并致敬,感谢陈星灿对上山的推介。陈星灿低调回复:“稻作起源主要讲上山!”
短短九个字,振奋人心。
“陈星灿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水平高,没有架子,人很好。”徐利民介绍,今天夏天,蒋乐平带着他原本一起登门拜访,可陈星灿封闭在一个宾馆开重要的评审会,他们进不去。当晚,评审结束,陈星灿打的赶到蒋乐平入住的宾馆见面,蒋乐平、徐利民非常感动。
“陈星灿到我房间时已经晚上8点多了,我们一起聊到深夜。”蒋乐平说,上山是当晚聊的重点。陈星灿对上山很有感情,“很多年没到上山了, 很想念”。
徐利民热情邀请陈星灿出席11月下旬在浦江召开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陈星灿表示有时间一定参加,并对活动予以肯定,叮嘱道:“上山很重要,一定要做好。”
当晚,北京下大暴雨,叫的出租车排队,在宾馆大厅,蒋乐平又陪着陈星灿聊了近两个小时。次日零时30分左右,陈星灿才打上出租车,回到住的宾馆已是凌晨。
这晚雨夜的相见,成为徐利民一行最珍贵的上山记忆。
“想起8月北京暴雨,出租车迟迟不来,与陈所畅聊至凌晨。”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馆长张国萍很庆幸,自己能这么近,仰慕陈星灿的风采。
陈星灿治学严谨,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早期1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义乌桥头遗址属上山文化中晚期,虽然抱憾未能入选201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但已经引起了陈星灿的关注。陈星灿在今年初发表的署名文章中,首先列举的就是义乌桥头遗址:“纵观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自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下到晚近历史时期。有些发现是人们以前就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们前所未知的新发现。沉睡已久的历史重见天日总是让人惊喜。在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大量灰坑、墓葬和房址,使距今9000年上下的上山文化居民的生活情景呈现眼前。”
“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几乎全部要依赖考古学家的辛勤劳动;有了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也因有了考古的参与而变得丰富立体、多姿多彩。而对于考古人来说,前面永远都有下一个新发现。”下一个新发现在哪里?是什么?对陈星灿,对蒋乐平,对所有考古工作者来说,永远是未知数。
而不断从未知中挖掘已知,这正是考古的最大魅力。上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万年上山远不是句号,下一个新发现等待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接力叩响大地,书写新的传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