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10  >  动听金华  >  最新消息   正文

【动听金华267】得阅读者得语文

2020-11-17 18:23:53

来源: 无

作者: 苏宣萌

audio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电台”频道,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听他们说金华的好故事,打开一个美好的夜晚。


得阅读者得语文

作者:潘江涛  朗读者:宋昱


作者简介

    潘江涛,笔名三川,浙江磐安人。著有散文集《金华味道》《美食金华》。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居金华,政府公务员。

 

  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天然纯真的童心,也是古代诗人歌咏的永恒主题。

  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捧读《金华语文》,忽然想起语文教学中的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人与人的相识、相知,全凭这座桥。语文虽说重要,但并非唾手可得。所以,语文老师在强调“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同时,更在意后半句:“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包括识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写作等等。而文字的效用主要在于说理、叙事、达意、表情、抒情。要想把事记得清、理说得明、意达得好、情表得真、思放得开,非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不可。

  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自古就有“晴耕雨读”之传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手不停于百家之文”此乃杜甫、韩愈的读书经验。“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则是汪曾祺的读书习惯。

  今天,谁有时间读书?可以说,谁都没有富余时间读书。忙事情,看手机。所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关键在于童年和少年的高贵培养,要么后来见缝插针地阅读学习,或者中年以后抛弃一切繁忙回头补课。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少”,既是“读得少”,更是“记住少”。而“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所以,自己爱读的书,要反复读、经常读、仔细读,百读不厌,百背不烦。

  读是主动的学习。读的过程,同时是思考的过程。就拿我自己来说,只要有点空闲,便待在书房,专心阅读。读到开心处,就写批注——有时是表示对作者某种观点的赞许,有时是提出不同的意见,有时是添进一些作者忽略的材料,真正把书读“厚”。一旦用到某个观点,再把它拎出来为我所用,悄然之间把书读“薄”。

  由读而写,是爱好的升华。有些东西,我们一旦写下便是自己的。写作者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够拿出独有之物,一鸣惊人。《金华语文》中的不少篇章,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更多是通过阅读进行的,而思考更多是通过写作实现的。 

  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尘世之间,人、书不过是天际星云,有多少能留下痕迹?我有兴趣于文字,自然就会有一点累积。别人有兴趣于棋艺、垂钓、体育,不也日益精进吗?没有其他的寄托,就只好倚重文字。我想,这后半生的生活就这样与文为伍了。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水平。“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学校以阅读为教育轴线,国民以阅读为生活方式,城市以阅读为文化形象,此乃文化繁荣发展之必然!


朗读者简介

  宋昱,浙江金华人,从金华一中考入浙江传媒学院攻读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央二套直播连线记者,浙江卫视嘉宾主持,义乌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普通话一级甲等,金华朗诵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青少儿语言艺术优秀指导教师。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