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5:57:58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报道组 陈颖慧 赵子淳
一张纸能做什么?在吴宁五校纸学问研究院,你可以看到各种奇思妙想,纸乐器、纸雕、纸建筑……“折纸是一件有趣的事,蕴含数学思维,需要手脑并用,可培养观察力、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副校长胡远萍看来,运动、阅读和游戏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种方式。基于此,吴宁五校开发了“七小七大”立体化校本课程,即小绳子大用处、小阅读大智慧、小技能大作为、小习惯大人生、小昆虫大世界、小纸张大乐趣、小构图大思维。
由浅入深
纵向贯穿全年级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路牌要看清,过街要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记心间。”提到交通规则,一(3)班学生申屠珞澄背出了这首儿歌。儿歌来自吴宁五校小习惯大人生课程教材《小芽儿成长记》。该教材从生活、学习、安全、劳动、健体五个方面,帮助一二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的“养分”不尽相同。“七小七大”校本课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带领学生拾级而上。
开发小技能大作为课程时,教师团队针对各年级学生梳理出30多种基本学习技能。以英语为例,一年级大胆说英语,三年级会书英文字母,五年级掌握听力技能。“这些技能都来源于实践,是教师们反复讨论、修改、积累的成果。”教导主任蒋静展示了《小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培养手册》,上面详细罗列着每种技能想要达到的目标、哪些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等,使技能培养可视化,具备操作性。
小绳子大用处课程,则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跳绳,有计时跳、耐力跳、一次性连续跳、个人花样跳、合作跳五个项目。每个年级选择两个作为本学年重点学习内容,每周考核,每月一评。“目前的跳绳纪录是一分钟257次。”六(6)班学生陈姿伊说,自己正刻苦练习,向最高纪录发起挑战。据悉,吴宁五校每一名学生都有一本“体艺存折”,跳绳技能进步了,可获得“体育币”,通过合作跳学会团队协作、互帮互助,可获得“品格币”。新颖有趣的存折,见证着学生的“绳”采飞扬。
多元融合
横向辐射全学科
6月、9月,吴宁五校的科创组成员们走进东阳市玉米研究所,捕捉昆虫、认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该校组建“建造昆虫博物馆”项目组,教师带领学生设计与制作捕虫器、昆虫旅馆、昆虫博物馆,将昆虫观察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还将建造昆虫园。一只只小昆虫,在吴宁五校被“玩大”了。
“小昆虫大世界课程,开启了STEAM项目的新征程。”教科室副主任胡敬萍说,项目组正在开展“基于昆虫馆建设的STEAM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根据学期初制定的课程表,每周由两名教师上教研课。“学生的表现令我们惊喜,我们结合学生的创意不断完善教案。这些将为编写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素材。”教师黄鼎滴是项目组成员之一,上学期,其STEAM课程《昆虫研究》获东阳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建造昆虫博物馆”项目组包含了各科教师,如黄鼎滴就是执教数学的。据悉,吴宁五校以项目形式推进“七小七大”校本课程的建设,每个课程都设有一个项目组,由跨学科教师组成。“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专业,在学科融合中增加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黄鼎滴表示,通过项目研究,她丰富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看着学生们为昆虫标本作诗,她也开始接触诗文。
小纸张大乐趣、小构图大思维,也将素养培育辐射至全学科,以STEAM项目学习为契机,转变学教方式,突出学生立场,实现课程育人、过程育人、全科育人。其中,小构图大思维课程经历十多年的研究历程,已进入2.0时代。概念构图在各学科、各年级生根发芽,形成了具有五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东阳市首届小学“优秀课题课”评比中,该校三名选手——语文教师胡敬萍、郭珊珊和数学教师韦丹,都依托概念构图呈现课堂,均获一等奖,收获满堂红。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