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东阳   正文

东阳吴宁五校:“朵朵葵花”向阳而生 静静绽放生长不息

2020-12-09 15:58:11

来源: 无

作者: 杜晓萍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报道组 黄婷婷 许凯悦 斯航峰 赵书婷 叶彩霞

  今年,东阳市吴宁五校2009届毕业生高宛仪,考上了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北大艺术学院乐器研究与演奏专业。“在母校的六年,是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高宛仪小学时虽然成绩不拔尖,但艺术素养高,她回忆,“‘小芽儿’文学社培养了我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文化周的舞台是我音乐人生最初的信心源泉。”高宛仪勉励五校学子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怕摔跤,不摔跟头怎么能炼出钢筋铁骨,怎么长大呢?

高宛仪

  “教育即生长,是一个慢过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吴宁五校校长葛敏辉说,学校尊重个体差异,重视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需求,提出了“生长教育:让每个学生静静绽放”的办学理念。生长教育是将儿童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唤醒、调动其内在力量,使学生们自主自立,向着明亮的方向生长。

  吴宁五校视学生为朵朵葵花,近三年来不断加强环境、课程、队伍建设,实施评价改革,提供更新的“土壤”、更优的“园丁”、更暖的“阳光”,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方向自觉努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生长不息。

“土壤”更新
隐形课堂润物无声

  教学楼和综合楼直线距离仅七八米,曾经却把两幢楼的师生隔在两端。“白天,我经常独守空楼。”葛敏辉说,因为来回较奔波,老师们下课了不愿回综合楼。高楼层的学生到综合楼功能教室上课,也折腾,下四楼、上三楼,课后再走回头路,特别是下雨天,更不方便。

  把教学楼和综合楼连起来,没那么容易。距离近导致打桩机、挖土机等机器操作空间小,施工难度高。并且,两幢楼建于不同年代,相同楼层处于不同高度,这意味着连廊也要有落差。

圆柱形建筑左边的就是4层连廊

  吴宁五校多方争取,花了8个月时间,今年4月终于啃下“硬骨头”。“虽然艰苦,但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因为有利于学生发展。”总务主任王京珍说,连廊不仅是通道,更成为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展示平台。日前,三(2)班学生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活动。“我们和家人一起动手,作品就展示在连廊上。”走过连廊时,该班学生李舜煜总要放慢脚步“观展”。四层高的连廊,一楼是阅读角,二楼展示学生设计的向阳葵花校徽,三楼有科技小制作作品展,四楼展出学生的美术作品。

连廊可“观展”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在葛敏辉看来,校园环境是隐形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近3年来,吴宁五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进行环境建设,改造了校园大门,为学校穿上了“新衣”,进行了“厕所革命”,新建了食堂,不断翻新“土壤”,营造良好的育人软环境 。

  食堂不仅是师生们就餐的场所,还是学校创建“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7)班负责食堂通道的文化建设,在班主任金天天的指导下,学生们打造了五谷丰登主题节点,家长也参与其中,为食堂的文化建设增色添香。

    此外,教学楼南边少人问津的小公园,被改造成宽敞平坦的活动区;综合楼大厅、功能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都旧装换新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更新的“土壤”。

“园丁”更优
主题教研磨砺锋芒

  周五,四年级数学教师何叶飘要上一堂试教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为东阳市第一教学联盟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观摩活动作准备。“教案修改了三次,这是第四稿了。”何叶飘说,这堂课凝聚了一个团队的辛勤付出。教师王晶搜集文献,分析名师案例,教师吴钦窈分析学生错例,三人组团磨课,再由数学教研组“评委”听课、点评,打磨一节课,成长一群人。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是数学主题教研活动中的一个点,由主线——校级课题“指向学生理解力培养的图示教学研究”生发而来。据悉,主题教研是吴宁五校磨炼教师的利器,在校级大课题的引领下,语文、数学分别确定各自的小课题。

  数学教研组目前有27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人。“教研组每个人都有研究方向,每一名青年教师领任务、上教研课。”教导处副主任兼数学教研组负责人王晓丽介绍,有了主题引领,教研活动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更有助于教师成长。教研课是一个磨人的过程。“从三人团队到教研组再到学校,讨论、试讲、试教、修改,往往要反复四五回。”何叶飘说,这个过程让她的理念发生巨大转变,“以前专注于让课堂完美、按部就班,现在我更关注学生是否有收获,不怕出现小插曲,在磕绊中不断进步。”

  吴宁五校的教研主题与办学方向紧密结合,邀请专家论证,通过教研活动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掷地有声。去年,该校荣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数学教研组获评“浙江省先进数学教研组”。今年,在东阳市小学数学“一题一课”教学设计比赛中,该校获团体优胜奖,22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其中10人获一等奖。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培育,园丁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除了主题教研,吴宁五校还搭建了文化讲坛、青年研修、师徒结对、项目研究等平台,打造本领强的园丁队伍。该校去年3人获东阳市教坛新秀,1人获得金华市教坛新秀,每年有30多人的研究论文获东阳市一等奖以上……

“阳光”更暖
评价体系灌输正能量

  阳光从不偏心,照向大地,温暖万物。在吴宁五校,“五色葵花”评价体系就是阳光,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五育并举,推动其多元生长,让每个学生静静绽放。

  去年,吴宁五校实施评价改革,编写了《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手册》,各年级一本。翻开评价手册,记者看到,金色德育章、蓝色智育章、绿色健康章、紫色艺术章、橙色劳动章,分别对应5条左右的具体要求。“大声读拼音,坚持每天跳绳,还会自己系鞋带,一个月下来,你的表现让我惊喜,加油宝贝!”一年级评价手册“爸爸妈妈有话说”栏目中,家长们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结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我们梳理提炼出944项指标,划分到各年级、各学科、各学期,评价形式有考核测试、教师观察、家长评定、同伴评价、自我分析五类。”郭珊珊参与编写评价手册,她介绍,评价时段分为每日评、每月评、阶段性评价等,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五(4)班吕若茜最期待填家长写“每月回眸”。“爸爸妈妈会对我一个月的表现进行评价,我们一起回顾发生了什么、做了哪些事。”吕若茜说,看着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自己总想做得更好。

  在五年级组组长葛瑶琴看来,评价手册是学生积极向上的行动指南。在其任教的班里,有一名调皮好动的学生——小小(化名)。今年复学后,小小不适应校园生活,无精打采。“我让小小对照手册中的具体要求,一条条达标。今天做到一两条就表扬他,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葛瑶琴还与家长沟通,在“每月回眸”中多关注小小的闪光点。在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表扬中,小小又变得活泼开朗。

  吴宁五校多维度、多途径、多主体、多方式、多时段展开评价,以评价手册为载体,为学生灌输正能量,激发其内在潜质,让每个学生“争五彩葵花章,做向阳好少年”,努力培养“懂感恩、善学习、有健康、会审美、爱劳动”的现代化公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