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武义   正文

武义推动“医联体+医共体”两体共融显成效

2020-12-22 11:43:5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贾振伟 李根荣

 邵医专家坐诊


  记者 吴军勇 通讯员 王超亚/文


  医疗资源上下联动,把优质服务真正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在不断实践中,武义县探索出了“医联体+医共体”两体共融发展的新路。

  今年以来,武义县积极引导医疗专家等优质资源下沉,探索形成以浙大邵逸夫医院为龙头、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省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同比分别提高6.57和1.57个百分点。

  “‘医联体+医共体’的服务新格局,不仅提升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县域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以此缓解县域乡村群众看病就医难、找好医生看病难的问题,打通了乡村百姓与优质医疗资源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昨日,武义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练雪卿说,武义“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高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促进了医疗资源共享和服务能力提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红利向医共体延伸

  “赵院长,我前几天体检时发现前列腺肿瘤标志物水平高,医生怀疑我有可能患了前列腺癌,让我去做穿刺。我非常紧张,麻烦您帮忙看看。”12月16日,在偏远的桃溪镇陶村,70多岁的胡大伯听说这天有省城的专家来家门口的县第一人民医院桃溪院区坐诊,一大早在儿子的陪同下,来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县第一人民医院)赵伟平院长看病。

  赵伟平是泌尿外科资深主任医师,自2013年第一次下派到武义后,把该院的泌尿外科打造成浙江省的县级重点龙头学科,在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在认真检查问诊后,赵伟平根据胡大伯数天前有过明显排尿疼痛,并结合他3个多月前体检时前列腺肿瘤标志物正常,初步诊断为因急性前列腺炎感染刺激引起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升高,暂不考虑恶性肿瘤,不需要穿刺。建议他尿痛消失1个月后复查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如果还是高,再考虑排查肿瘤。“还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这下我放心多了,省城来的专家就是不一样。”胡大伯在得到专家的初诊结果后放宽了心。

  据介绍,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联体单位,同时也是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在实践中,该院探索出“医联体+医共体”两体共融发展的武义样板。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将原本零碎、松散的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盘活,目前该县拥有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两个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在各院区常态化排班,开展坐诊、带教等工作。

  “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从省城下沉到县城,那么县城的医疗资源又该如何进一步下沉到乡镇街道,甚至到村口呢?”自2019年进行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始,赵伟平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医联体向医共体延伸,形成两体融合、资源共享的合力,不断提高全县基层服务能力。”赵伟平在医联体发展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下沉资源力量,推进医共体集团化、一体化和同质化管理,构筑省县乡三级联动服务网。


  信息化让患者少跑腿

  “总院医生已经在线了,现在可以开始。”昨日,72岁的祝奶奶在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桃溪院区医务人员协助下,对着移动查房车的屏幕,视频连线县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室的骨科医生涂旭辉。通过视频,祝奶奶向涂旭辉描述了近几日胳膊疼痛等情况。

  “现在是真方便了,要不然,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子去县城。”祝奶奶在得到涂旭辉的回复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该县医共体为方便山区老百姓就近看病就医,运用移动查房车和无线网络进行远程看诊的一个场景。今年以来,武义县配置两台装有HIS(医院信息系统)和EMR(电子病历)的“移动查房车”,通过配齐可移动检查检测设备、链接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车具备实时诊疗、报告调阅、检查、配药、医保结算、远程云门诊、远程会诊等10余项功能。

  “要实现‘一盘棋、一本账’,就必须铺好一张网。”赵伟平表示,为了使医共体内12个院区都能“共”起来,医院这两年加大了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数字化支撑。目前,已经实现医共体“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全覆盖,医共体内的检验检查信息及电子健康档案100%接入区域平台。

  在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基层医生通过“无感智办”钉钉流程,线上申请办理县域医共体规定的14种特病、20种慢病的诊断、检查及处方等相关诊疗事宜,总院专家线上审核后报县医保局备审。通过“全县域,全时段,全病种”办理改革,实现医共体12家院区24小时“无感智办”,办事时限由原来的两周缩短至最快3分钟。


  基层医疗有了“正规军”

  “以前,由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医学专业教育背景薄弱,总感觉我们像‘游击队’。通过这两年省级医院和医共体总院专家每周来我院坐诊并带教,培训我们的全科医师,现在我们也成‘正规军’了。”在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熟溪院区,院区主任童春明表示,通过医共体内规范化的全科医学建设,目前熟溪院区的慢病管理、常见病诊治、早期疾病筛查,尤其是初诊患者体检后评估及治疗和健康风险评估等工作,都走上了正规化。

  派驻在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晁冠群介绍,自2019年1月开始,全科培训基地在该县建立了“全科导师+多名专科”的复合导师制培养模式,即全科导师一对一和全科规培学员结对,专科轮转导师在学员专科轮转期间结合全科培养的特点,对学员进行全面培训。

  门诊带教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学习全科门诊接诊技巧,采用门诊四步法进行带教,指导学员进行SOAP记录。在诊治结束后,带教老师与全科规培学员一起交流,探讨需要掌握和进一步提升的内容,逐步提升规培学员全科门诊独立接诊能力。

  “我们全科基地已经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联合教学工作,共同制订学员社区轮转教学计划和社区带教师资培训计划等,融合进行联合培养。”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倪文仙每周都要到熟溪院区进行带教培训,并进行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指导。1年多来,通过总院联合行政大查房等措施,目前各院区的全科医学建设逐步规范有序。

  截至目前,共有50余名专家到全县18个院区上班,完成全-专科门诊4480余人次;开展医共体基层医务人员培训10期,培训820人次。医疗人才能上能下,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形成了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强大驱动力。基层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就医格局,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图片由武义县卫生健康局提供)



专家线上坐诊。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