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1:07:31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17日消息 记者 申季灵
近日,《新闻三秒区》栏目收到一封感谢信。写信人是兰溪市梅江镇村民陈伯余,他要感谢的是兰溪市人民医院医生陈海燕。
感谢信中写道:“前不久,不知什么缘故,腹部和脸上全部肿胀,尤其是双脚肿得连走路都巨痛难忍,于是女儿带着我来到兰溪市人民医院就诊……在陈大夫一个多星期的精心治疗下,我身上的肿胀全部消除了,双脚也完全消肿不痛了。陈大夫就是以精湛医术解除病人的痛苦,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50多岁的陈伯余患有多种疾病。七八年前,被查出了肺囊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变为肺结核。除此之外,他还患有高血糖,目前心脏也不太好。由于没有工作,而且无法从事高强度劳动,陈伯余只能在家里做一点来料加工的活,每月主要依靠低保补贴度日。
“当时我全身浮肿,无法走路,不能上下楼,人感觉非常痛苦。到了医院后,我记得陈医生很仔细地问我病情、检查身体,因为我的脚比较脏,那时心里挺不好意思的。”陈伯余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八天后康复出院。他说,陈海燕医生不仅技术好,对待病人的态度让人感到很温暖。
1月14日,记者将感谢信交给了刚结束夜班值班工作的陈海燕。陈海燕是安徽人,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八年前,刚毕业的她就来到兰溪市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全科医学科的一名医生。
看过感谢信后,陈海燕回想起了当时初诊时的情形。刚来时的陈伯余因心脏问题,全身浮肿症状比较严重,是由他女儿陪护到医院就诊。针对他的病情,陈海燕和同事们做了一些特别治疗安排。“我当时向陈伯余及其女儿介绍病情,讲解用药情况和注意事项等,他们都认真地听、认真地做,用药几天后就消肿了,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在陈伯余康复出院时,陈海燕多次叮嘱,要定期回医院复查。
陈海燕所在的全科医学科住院部收治的是多病共存、诊断不明等的患者,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陈海燕慢慢地听懂了兰溪话,学会了游埠口音、永昌口音、梅江口音等。平时和中老年患者用兰溪话交流,让患者们感觉很亲切,很多人都以为陈海燕是本地人。有时候讲话速度快发音不标准,一些老患者会笑着纠正她“这个字讲得不标准”“口音有点不对,应该这样…”。住院部温馨的氛围,让很多经常回来复查的患者感慨“今天又回到这里,像家一样温暖!”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陈海燕将留在兰溪过年。前几天,一直住在医院职工宿舍的她已向科室领导申请除夕夜值班,期望与同事、患者共度新年。虽然每日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有患者的理解、同事的照顾、领导的关爱,陈海燕累并快乐着,她说非常热爱这份的职业。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