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15:43:15
来源: 无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动听金华”,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个个美妙的声音。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他们是金华最美好的好故事。来,一起聆听,打开一个个美好的夜晚。
金佛手
作者:潘江涛 朗读者:秋然
多年前,一外国友人在金华北山山脚见到一大畈黄澄澄的佛手柑,不由得惊呼:“遍地黄金,上帝之手!”
北山是金华的屏障,据说是黄大仙叱石成羊之地。山腰有叶圣陶先生赞美过的两个岩洞,冬暖夏凉的山泉淙淙流淌。山脚就是“中国佛手之乡”赤松镇,上世纪80年代前后,家家户户种植佛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亦产一方物。有了双龙洞泉水的自然流灌,赤松出产的佛手柑迥然于别地,是“果中仙品,世上奇卉”。
常见果实大多是圆形或长条形的,而金华佛手是在拳头之上,又长出一支支细细长长的果瓣,那形状颇像观音玉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玲珑奇异。
佛手柑属芸香科植物,原产印度,是随佛学的流播而传入我国的。后因栽培地域不同,便有“香橼”“蜜筩柑”“蜜罗柑”“福寿橘”“五指柑”等别名。金华种植佛手已近千年,亦贡献一个俗称:金佛手。
佛手是小灌木,可盆栽,四季常绿,夏初花开,洁白如雪;秋末冬初,满树金果,流光溢彩。果实经挂,即便干瘪,也不会轻易掉落,通常被摆放在庭院里或者客厅中。
佛手盆景大多是一次性的——今年挂果,明年即便翠绿如初,还是空无一果,未免美中不足。好在大田培植的佛手,年年旺发,果农论个零售。盛产时节,北山附近的公路边、菜市场和网购店,随处可见佛手倩影。
佛手宜清供。一只青花瓷盘,放它三四只,典雅不可方物。如不用瓷,用普通磨砂玻璃盘也能凑合。
只只佛手,置放案头,赏心悦目;悬挂幔帐,满屋幽香;置于箱柜,清香沾衣;随身携带,暗香袭人……那缕幽香,有些像柠檬,又有些像柑橘,不甜也不腻。不用凑近,远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
香味有冷热之分。佛手之香是冷的,犹如严冬之寒梅,暗香浮动。记得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说,夫人与其论及佛手,表示“佛手乃香中君子”。而桂花、玫瑰、玉兰、桅子之属都是热的,闹哄哄,扑鼻而来。
李时珍颇懂佛手脾性。他说,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又说:“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袭人。南人雕镂花鸟,作蜜饯果食置于几案,可供玩赏。若安芋片于蒂而以湿纸图护,经久不瘪。”
《本草纲目》是“药书”,而上述文字显然与“药”无关。想来,此乃粉丝心态。而在名人雅士中,曹雪芹是欣赏佛手的。他在描写探春房中摆设时,将佛手与颜真卿墨迹同列。相传,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亦仰慕佛手之清香,特地前往金华北山观赏佛手,高兴之余欣然挥笔:“沁入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佛手随缘随性,雅而不俗。且不说当年来到中国传教的僧侣以它为伴,随身携带,光从外形看,亦是禅意深深——虽有花的造型,却不叫花;名为柑,却无实,只保留了果的外形。这种似花非花、似果非果的多姿形态,巧妙地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入得了诗歌,上得了国画。
“果实金黄香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佛手,谐音“福寿”。佛手入画,多为乡土民风。在《三希堂画谱大观》中,佛手图谱不是与桃、石榴相配,就是与石榴、莲藕为伍,寓意福寿双全、子孙满堂、通情达理、合家欢乐。而在一首题画诗中,“则水道人”更是直抒胸臆:“断此黄金体,施于祗树林。度人难下指,合掌即传心。昧向骈枝悟,香从反复寻。诸文有真诀,巨擘竞森森。”
佛手是一味中药,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疏肝、健脾、和胃。
邻家女孩学的是中医专业,爱赶生活潮流。她将老妈新买的佛手洗净,切片浸渍蜂蜜。十天半月之后,再用来泡茶。据说,茶汤酸酸甜甜,特别养胃。
佛手还可煲汤、炖蹄髈。撮上三五片,即可去腥解腻。切片晒干,亦是清香醇厚。浸酒,沏茶,调蜜,制饯,无不相宜。
药食同源。金华民间还用佛手煮粥,洗净切碎,加水、粳米、冰糖,小火慢炖就行。那味道,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就像世事,你说好,有人笃定会说孬;你说孬,有人必定会说好。
末了,还想提醒诸位,菜摊上售卖的佛手瓜与金华佛手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们不是同属植物。佛手瓜是一种蔬菜,19世纪初从墨西哥传入我国,并在江南一带落户。
潘江涛,笔名三川,浙江磐安人。著有散文集《金华味道》《美食金华》。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居金华,政府公务员。
秋然,原名朱军威,金华市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