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10  >  动听金华  >  最新消息   正文

【动听金华324】我曾在春天遇见它

2021-01-29 10:24:56

来源: 无

作者: 胡越 音频制作:张辉

  audio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动听金华”,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个个美妙的声音。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他们是金华最美好的好故事。来,一起聆听,打开一个个美好的夜晚。


  我曾在春天遇见它

  作者:范泽木   朗读者:刘桔


  朋友圈里的一张图片勾起我的一场相思。

  这种长得像葱的植物在每一个春天如约而至,也常常登上我年少时的餐桌。

  小时候,我听长辈唤作“厘细”,也有人叫作胡葱。如今已经知道它的学名叫薤白,在众多的别名里并没有“厘细”和胡葱一说,倒有野葱的叫法,它与我的认知最相近。

  过了雨水,就常常可以看到它的倩影。劳作了一天,在结束农活的瞬间猛然瞥见它,它柔软却又挺直地立着,仿佛等你已久。不用拿锄头或挖或掘,只需拢住它的茎秆,稍稍用力地一拔,它就连根而起。这种爽快,实属少见。野葱的茎秆细实挺直,并不中空,野葱的果实不大,不比菜市场里的蒜大颗,但玲珑晶莹,有珍珠的美感。

  下过一场春雨,地边的小渠便流水汩汩。人随水流而行,冷不丁又看见几丛野葱,于是弯下腰,顺手一拔,又一把野葱得手。随手拿野葱在水里涮一涮,夜饭的菜就有了着落。

  有时扛着锄头去挖笋,满载而归地走出竹林,陡然又见一丛野葱,便放下编织袋,顺便把酒糟炒竹笋的佐料也得了。

  田间地头,水渠边,带点砂石的新荒地里,它随遇而安,从不挑选。

  家里最常做的是野葱炒豆腐。把豆腐切成小块,在油锅里稍做煎炸,待豆腐身披黄衣,将其取出。烤豆腐再次入锅,将切成段的野葱也一并放入,加些料酒,黄绿相交的野葱炒豆腐宣告出锅。

  豆腐入嘴,溢出油香脆响,野葱的味道也参与其间,正是条理分明,香味丝丝缕缕不断,好比人在春山走,花事在眼前渐展。

  光吃野葱,则是另一番风味,不比香菜那样辛味直扑鼻腔,也不似韭菜那样缠缠绵绵茎断丝还相连,是一种干脆利落的香在唇齿间蔓延,稍做咀嚼便可倏然入胃。

  偶尔也做野葱炒竹笋,再伴点酒糟。春笋不宜清炒,因为多伴有涩味,然而有酒糟与野葱的参与,则涩味了无。笋是脆嫩的口感,刚觉得舌间似有涩味要发作,再回过神细细找寻,涩味又似薄雾般散去,这是酒糟与野葱的功劳。再吃野葱,味醇又略带微酸,像在听一首刚流行过来的歌,觉得好听,然而好听在哪里,一时又说不出来。

  少时,外公就着昏黄的灯光,在镬灶边的小桌旁一边浅酌小酒一边提箸吃野葱炒豆腐的情形宛如刻画,深嵌于我脑海。那时我还不会喝酒,便坐在远处的小矮凳上,痴痴地看,眼神在碗盘、酒杯和外公的唇边徘徊。如今我也喝酒,然而面对一盘野葱炒豆腐独酌的场面实在难得。

  有一回去乡下外公家,是春天,野葱炒豆腐和自家酿的黄酒严阵以待。我一上座,过去所有的春天都扑面而来,像流水的漩涡一般,层层叠叠,经久不息。而我,则像位于漩涡中央的凫水者,想呼喊些什么,又甘愿浸于其中。

  呷一口酒,夹一筷子野葱炒豆腐,顿觉头脑一片晕眩。如果在过去那些鲜活的春天,我与外公一道就菜品酒,日子该多么活色生香。那些日子,春天离我那么近。不对,我就在春天里,我是春天的一分子。我是蜿蜒在屋旁的一道春水,我是在田间疯长的麦苗,我是田野里的荠菜,我是地里逶迤成景的紫云英,我是那忽而即来忽而又去的春夜的雨,我是那遥远却真切的炸雷,我是竹林里解箨而长的春笋,我是啼破清晨的白鹡鸰。那时,我就是春天。

  酒至半酣,脸业已微红。打一个嗝,还能回味到野葱的馥郁芳香,而那些年年岁岁的流光,却在身后长长地流逝着,永远地荒芜着。

  每逢春天来临,我或能再见到野葱,或已不能,然而,我终究怀念它,以及那些身处在春天里的日子。


  作者简介

  范泽木,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新荷计划”第八批人才库入库成员,著有《我不是坏小孩》《穿肠而过的温暖》等9部,《新青年》《语文报》《特别关注》签约作家。



朗读者简介


  刘桔,金华市曲艺家协会会员,普通话一级乙等,国家四级演员,从事表演专业七年,横店童声童艺口才培训中心创办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