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18:18:36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2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陈芮 王妃
智能制造已成为金华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复工速度,还是产能释放速度,智能制造企业都要远超传统企业,这让不少传统企业进一步坚定了智能化转型的决心。
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传统制造业仍面临智能化改造升级成本高、研发投入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等问题。如何打造创新智造基地,提升“金华制造”竞争力?5月14日,本报《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经信局副局长樊亚丽、市经信局投资创新处处长郭维固、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方黎明、市金融办资本市场处副处长吴胜飞、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灵做客演播室,与市民在线交流。
疫情倒逼企业智能化改造
我市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主持人:2013年,我市开始大力实施“两化融合”,2015年实施分行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行动,2016年启动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的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智能制造取得哪些成绩?
郭维固: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持续深化,有四大行业被列入省示范试点行业。目前,义乌、永康、东阳为智能化改造制定了相关政策。我市实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项目483个,数字化指数从2015年全省排名第七到2019年全省第三,工业机器人由2015年不足500台到2019年超过1万台,重点装备的数字化率、基点网率分别为57.9%和38.4%,居全省前列。
主持人:4月初,我市启动创新智造三年大改造计划,分行业全产业链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为推进智能制造营造良好的生态。此次计划有哪些具体内容?
樊亚丽: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推进制造强市,启动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抓行业的主体培育,在首批八大重点细分行业中,每个行业选取3~5家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培育;二是开展“十百千万”工程;三是聚焦八大重点细分行业不同产业链,从不同产业链角度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行业竞争力;四是建立指导研究院,提高技术水平、指导能力。
主持人:通过疫情期间的表现可以看出,对智能制造提早谋划、提早转型的企业抢占了更多市场。疫情给我市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樊亚丽:从疫情期间走访企业来看,原来没有智能化改造想法的企业纷纷提出要加强智能化改造,减少用工、提升效率。提几点建议:一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从一个工位、一条生产线、一个车间到一个工厂,逐步推行智能化改造;二是跟同产业链企业学习、交流,包括参考同类型企业智能化改造做法,少走弯路,更快迈入行业;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机器人技术、媒体网络销售技术等,提升企业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各环节水平。
智能制造理念认同度低
学习样板企业成功经验
主持人:金华在智能时代前期基础扎实,政府也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但有些企业对智能制造重视程度低。作为我市智造企业代表,硕和公司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洪灵:企业家可以去看看样板企业、示范企业,感受信息化生产过程:不需人工记录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为程序,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智能制造价值。企业可以建立智能制造团队,介入周边生态体系,逐步规划,逐步落实,从小的工位开始发展,到一条生产线,到一个厂房,再到整厂改造,多融入到生态体系,多参与创新智造三年行动,就会有很大改变。
主持人:我市乡镇企业智能制造理念普及程度不够,如何改变这个现象?
洪灵:金华已有不少智能制造样板供大家去学,示范企业非常愿意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各位乡镇企业家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后发优势,把红利运用其中。
郭维固:第一,加大宣传,宣传政策、宣传先进制造方式,让企业家看到样板,看到努力方向。第二,组织企业家培训,开拓视野,认识到不足,认识到发展趋势。第三,突出智能制造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可看、可推广、可复制的智造样板,鼓励企业家将企业向更高端去发展。
智能化改造升级成本高
多措并举推出金融政策
主持人:要达到智能制造标准,必须涵盖智慧工厂、物联网系统、云端大数据、分析及工业设计等相关环节,无疑要求企业投入巨大的技改及数据运维资金,这让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针对该问题,相关部门有何良策?
吴胜飞:近些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多措并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一季度,我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43.94亿元,制造业贷款回升显著,余额同比增长12.29个百分点。同时,深入开展“五减”行动,加大对企业的财政贴息力度。1月25日以来,全市金融机构为近3.35万家企业减免利息近4亿元,为1300余家企业减免罚息2300余万元。对全市制造业八大细分行业市区纳税20强企业,鼓励银行机构按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给予新增贷款,政府将按新增贷款额的0.5%给予企业贴息支持。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推出“金贸融信”创新举措,着力稳定企业融资规模。今年一季度,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同比增长97.7%。
主持人:我市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国外疫情带来的冲击?
吴胜飞:上市是最好的转型升级,并购是最快的转型升级。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推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尖峰行动”,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挂牌,鼓励已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紧抓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窗口,因地制宜做好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融合文章,合力推动“金华制造”向“金华智造”迈进。目前,我市对市区企业境内上市的分阶段可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对市区企业成功发行债券单笔1亿元以上的将给予30万元的奖励。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政策体系,围绕我市八大制造业细分行业,加强优质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着力打造智造领域“隐性冠军”队伍。
平台资源少系统集成力量弱
建平台搭载体加大研发投入
主持人:企业智能化升级需要平台支撑,我市企业在这方面缺少资源。单一企业侧重于单一产品的研发,有的能够实现产品智能化,但总体来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力量较为薄弱。很多企业虽设立信息化部门,但服务中小微企业高能级平台相对缺乏。如何加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培育,更好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
方黎明:我们将通过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得一系列措施推进智能制造。当前,金华的短板是平台少、能级低,企业核心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弱,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科技部门这两年花了很大力气推进智能制造,目前正在重点推的是建大平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金华高新区初步形成一区三园的格局。
在建载体方面下足功夫,目前,市级以上孵化器和重创空间78家,省级以上24家,但也存在一个短板,这些孵化器大部分是综合性的,专业性方面欠缺,特别是围绕智能制造的专业化平台载体相对缺乏。
另外在培育主体上,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9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158家是和智能制造相关的领域,占比达到16%;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919家,有534家左右属于智能制造领域,相对占比偏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智能制造主题,通过不断调整优化政策等措施加强主体培育。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