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6 20:59:32
来源: 无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动听金华”,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个个美妙的声音。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他们是金华最美好的好故事。来,一起聆听,打开一个个美好的夜晚。
此心安处是吾乡!
2月11日起,“动听金华”推出春节特别策划“留金岁月”,这个暂时不回老家团聚、留在金华的春节,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留金岁月”愿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暖心的春节。
客从何处来
作者:朱劲涛 朗读者:徐亚军
每年正月初一,父亲总是催促着一家老少赶回义乌赤岸镇东朱村。不管身在何处,正月初一回到这里的传统,从父辈开始,几十年来极少间断。父亲说,这个“传统”是我爷爷传下的。
爷爷是个读书人,极重规矩,他和奶奶繁衍了三子二女并10多个孙子、外孙。每年的团聚总会有“新人”加入,让家族人丁兴旺。这晚的团圆饭规矩极多,内堂的正方桌是主桌,面对门的两把椅子是爷爷奶奶的专座,哪怕平日里再受偏爱,我们这些小辈是万万不敢爬上去“造次”的。即使腹中饥饿,也必须在爷爷奶奶行完一系列祭祖仪式,并于主桌坐下,拿起筷子夹上第一口菜后,我们方能大快朵颐。
“儿孙走得再远,正月初一也一定要回到这儿!”爷爷举起酒杯的第一句话总是这么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
义乌赤岸镇,古时有个动听的名字,蒲墟。意为蒲草制作的日常用品在溪滩洼地上交易的市场。这片土地的先民,用勤劳和智慧推动了文明的进程。转眼近600年过去,朱氏合族而居,彼此和睦,已传二十代,繁衍至五六百人,十八个孙子各成一派,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迁徙繁衍,在八婺大地散叶开花,形成浙中一带著名的“赤岸朱氏十八派”。
东朱村,古称梅溪,因溪而得名。这里没有古老集镇繁华的街巷,也没有山谷村落别致的楼阁,它现在的模样,和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它时几乎没有变化。因先祖墓地位于赤岸之东,梅溪逐渐改名为东朱。
前些年,东朱村重修家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宗谱上爷爷、伯父、爸爸和自己那不能再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伯父和父亲津津乐道着儿时长辈们和他们讲述过的祖先们的嘉言懿行,这些事迹也都在家谱上找到了印证。我深刻地意识到,人不仅是为自己一代人活,百年之后我们的善举亦或是歹事,也会被后人记录或是口耳相传,这大概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吧!我的手指沿着代表繁衍足迹的箭头回溯,曾祖、高祖、天祖、烈祖……这些名字不是冰冷的符号,我分明能感觉到这其中的温度和热血,分明能感觉到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和他们一样的血液,这伟大的家族传承的文化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丰满了家族的故事,现在轮到我了。只是,多年之后我下方的箭头将指向何处,而我的名字旁又会写下怎样的故事……
“开饭啦!”傍晚,团圆饭正式开启。爷爷奶奶过世后,伯父接过了传统。围桌吃饭依然是长幼有序,只不过原本爷爷奶奶的座位换成了伯父伯母,而几位哥哥和我早已允许坐上主桌,看着身边日渐苍老的父辈,我慢慢明白了“坐上主桌”的深层含义。
“儿孙走得再远,正月初一也一定要回到这儿!”伯父举起酒杯的第一句话是那么熟悉,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说同样的话,“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来处。”
徐亚军(晓航),杭州市临安区融媒体中心临安新闻主持人、播音员,国家一级播音员,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全国百优金牌主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社会艺术考级委员会朗诵等级考官。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