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8 23:03:02
来源: 无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动听金华”,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个个美妙的声音。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他们是金华最美好的好故事。来,一起聆听,打开一个个美好的夜晚。
家乡的那口井
作者:三白 朗读者: 武金萍
那晚毫无预兆地做了个梦,梦见了家乡的那口老井。
记忆中,那口井是童年的乐趣,很多记忆都来自于那口井。
村里一共两口井,大路边的这口井叫前井,就在我家门口斜对面,隔着一个晒谷场、一条小溪、一条大路,不过十几米的路。另一口井在村的东面,叫后井,地势相对较高。每年夏天干旱季节来临时,总是后井先枯水,于是全村人都集中到前井来挑水。眼看着前井满满的水一天天地浅下去,到后来只剩下一个底,能清晰地看见一股股清泉从井底的各个岩缝里源源不断地渗出来。泉眼里渗出的水量虽然不大,但不管多干旱的年份,从未枯过。
如果是满水期,井沿便是孩子们惊险而有趣的一个去处。井的四周是用岩石砌成的,外面浇有水泥,以防隔壁水塘的水渗漏进去。井沿的上面,是水泥浇筑约60厘米宽的围堤,平时,会有大人在上面晒些咸菜干、豇豆干,甚至鞋子、枕头什么的。傍晚的时候,等大人把这些东西收走,这里便成了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跑道”,沿着井圈从一边跑到另一边。“跑道”的一边是井,一边是塘,两边都是水,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水中,所以追逐的游戏便显得更加惊险与刺激。大人见了,又是喊又是骂,放着这么大的晒谷场不跑,偏要跑到井边上去,找死啊!
这井沿的“跑道”虽宽,却还真有掉到水里去的。那一年的夏天,有个六七岁的男孩因为在井边玩,也不知怎么的就掉入井里去了,还好有人看见,救得及时,捡回一条小命。记得当时我正在家里做暑假作业,猛听得外面有人喊“小鬼落水了”,等我跑到现场时,孩子已经拉上了岸。那时候村里人不太懂得急救知识,只是用最土的办法催吐水。见孩子已昏迷不醒,肚子里水灌得胀胀的,有大人就喊:“牛!牛!”我们小孩不知道大人为何喊牛,就见牵过来一只牛,大人把孩子放到牛背上,让他趴着,让孩子的鼓胀的肚皮贴着牛温暖的背,然后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背,不一会,孩子就哇哇地吐了一地的水,慢慢地缓过气来了。这时候,那个下井救人的已经悄悄地走了,回家换湿衣服去了。事后,这孩子的父母少不得拎了红糖、鸡蛋去当面感谢。救人、谢人,这都是村里人最起码的礼数。从来没见过用钱感谢的,鸡蛋、红糖是乡里人最高的礼数。
转眼间,那群当年在井边嬉戏玩耍的孩子们都已中年,而那口老井也早已经被拓宽的水泥路掩埋了。村里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干旱季节的喝水问题了。我每次回家,一个人站在门口的那块水泥地上,看着村里年轻人开着小车从水泥路上飞驰而过的时候,就会想,埋在下面的那口泉眼还有没有在渗水?渗出的水又会流向哪里?
而在我站立的脚下,一个曾经装满收获与笑声的晒谷场,早已没有谷子好晒,如今已经变成了停车场。每到节假日,便停满了回乡探亲的各种小车,从此坐着小车进出的人们,或许都已经忘了,在车轮辗过的地底下,还曾经有过那么一口鲜活的老井。
三白,原名陈兴兵,兰溪人,民盟浙江省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民盟金华市委会副主委、民盟兰溪市委会主委,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兰溪市作家协会主席。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出版有小说集《怀念桃花》、散文集《草木春秋》等。
武金萍,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金华市朗诵协会会员、兰溪市诵读协会副会长,2019年获金华市微党课比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十届微党课比赛二等奖,被聘为浙江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微党课巡回宣讲团成员。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