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 15:27:46
来源: 无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动听金华”,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个个美妙的声音。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他们是金华最美好的好故事。来,一起聆听,打开一个个美好的夜晚。
把根留住
作者:潘江涛 朗读者:嘉伟
义乌,是世界的义乌,一块有才华、有思想、有灵性、有激情、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福地。
牛年春节,我打开骆有云主编的《福田乡思》,从“流风余韵”到“乡情难忘”,一篇不落地读去,“仿佛穿行在悠远的时空隧道,看得见历史烟尘,听得见历史回声。”特别是48位新乡贤的文章,娓娓道来,貌似述说个人奋斗的苦乐人生,实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
福田历史虽然不长,但古韵流芳,风物清嘉,人文荟萃。尤其是崇文、尚武、善贾的品性,实乃世代相传的文化印记。
实不相瞒,孤陋寡闻如我,只知晓义乌是骆宾王、宗泽的祖籍,却不承想福田才是他俩的真正故土。至于“左联”作家尹庚、文化战士楼化篷、作曲家黄政等等,仅读过乡土作家王西彦的文章,其余的连名字都不曾听闻,很是惭愧啊。
如果说,“流风余韵”中的先贤是福田的“精英”,那么,“难忘乡情”中的48位作者就是福田的“后秀”。
骆惠宁是新乡贤中的杰出代表,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当得知老家江村因拆迁改造需迁移祖坟时,他不搞特权,不耍官威,“叮嘱姐姐尊重家乡的殡葬习俗,在不占用集体耕地的前提下,本着节俭原则,为爷爷奶奶合墓建坟立碑,完成父辈没有完成的遗愿。”
树有根,泉有眼。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乡情难忘,难在人人皆有寻根情结。诚如美国作家辛格所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根的时代。”
灵山与秀水孕育的地域文化,层层叠叠。特别是潺潺清流,有的滋养生命,有的升腾为高天之上的云雾,缥缈如浣纱,遮掩着美丽的陵谷,若隐若现。那情景,庄子亲临过,王维笔下也曾描摹过……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一个民族的骨髓里。只不过,对义乌而言,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鸡毛换糖”。
叶晟现在总政歌舞团任职,虽说未曾摇过拨浪鼓,更无缘“敲糖帮”,但耳濡目染,父辈摇响的拨浪鼓“丁咚丁咚”,清晰如昨。他说:“‘鸡毛换糖’曾是先辈们重要的谋生手段。正是这份走乡串户、沿街叫卖的‘鸡毛换糖’,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义乌人受浙中学派陈亮事功哲学影响颇深,自古就有肩挑货担、脚走四方的经商传统。据宋朝《地理志》记载:“乌人经商他处,远至京师,著籍不啻千家,他乡故知视同骨肉。”明万历年后,解甲归田的义乌兵亦舍弃农耕,转徙他业,从事肩挑买卖的营生。
时至今日,楼仲平、骆利平、骆毓龙、骆祥发等回忆当年“鸡毛换糖”经历,似乎都有吐不尽的辛酸,但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甜蜜。
那些乡事,件件桩桩,无不倾注着乡贤们的一腔热血。譬如,骆圣武据理力争,设计投运的BRT线路,犹如金黄色的城市飘带;骆光寿发挥余热,将书画拍卖所得的110万元善款全部捐献给金华市农村文化基金会;骆族法详细回忆了党委、政府调查、研究、决策福田市场建设全过程,图文并茂,材料翔实;驻京办骆校生参与并见证义乌机场客机过夜和义乌铁路移线的来龙去脉,求人办事之难,让人百感交集;吴海燕协调周旋、积极争取,成功参与国际商贸城一期设计等等事件,都是可进档案馆的珍贵史料。
通过文字追求不朽,是很多人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一生。但日子匆匆而逝,没人将其细细记录,所以就像无形的江水淌过,难以留下什么。
福田街道办事处主动向乡贤征稿并结集出版,开了义乌先河。因此,《福田乡思》事关文脉传承,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个仪式,一个习惯,而是一种生命的求证和回顾,是一种挽留时光的特别方法。
根脉不绝,精神不灭。福田人从此可以沿着它的轨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潘江涛,笔名三川,浙江磐安人。著有散文集《金华味道》《美食金华》。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居金华,政府公务员。
丁嘉伟,大学教师,主持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