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独家专题  >  上山文化   正文

作为“上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与命名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21-01-15 19:00:00

来源: 无

作者: 吴慧贤

  浦江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戴翀致辞

  今天,我们相聚在省博物馆,共同参加“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盛事。此次成果展将展出上山文化大家族中的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浦江作为主办单位,在此我谨代表浦江县委、县政府和40万浦江人民,向参加此次开幕式的领导、专家、来宾和各位媒体朋友,向一直以来支持上山文化、关心浦江发展的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考古所、省博物馆、兄弟县市等部门单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上山文化”命名于2006年,它标志着浙江的历史从河姆渡的7000年提前到距今10000年前,从而改写了浙江的文明史。上山文化有今天的辉煌和地位,首先得感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批示,开启了上山文化保护、研究和发展的新征程。2020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作了“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指示。9月21日,省委袁家军书记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十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围绕良渚、河姆渡、上山等遗址,大力推进文明之源大遗址保护群的研究传承”。2019年8月14日,朱国贤部长首次到浦江县联系,明确提出上山申遗目标。

  上山20年,我们时不我待、积极作为。自2000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上山的一次实地考察,让上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坡,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符号,并成功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这二十年,蒋乐平老师等一大批考古界专家学者始终如一研究“上山文化”,不断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实证万年浙江耕耘奉献。2020年我们又承办了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建立了“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大会成果通报又明确了:上山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遗址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目前,19处“上山文化”遗址地已组成“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将在省市统筹下,以申遗为总目标,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上山文化”金名片。

  打造上山品牌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作为“上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与命名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持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做好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文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我们将加快启动遗址公园建设,加速推进万年上山文化村项目,奋力打造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全省文化新地标。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要求,以建设“重要窗口”的政治担当,为展现浙江历史文化增添更多浦江元素、浦江色彩,努力把上山文化做成“浙江的上山”“中国的上山”乃至“人类的上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