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独家专题  >  上山文化  >  大咖说   正文

【万年上山大咖说】邓振华:上山文化在稻作农业起源中彰显重要地位

2020-11-14 20:56:00

来源: 无

作者: 求慜玥

    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14日消息    记者 李艳/文 黄泽振/摄影 张辉/摄像

  今天,是考古的盛宴。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大学、著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知名考古学者,以线下线上等多种形式,共同分享、探讨万年上山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以及重大意义。

  万年上山头脑风暴,是发现20年的精彩回眸,更是全新出发。


人物名片

 邓振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


image.png

  得益于重要考古遗址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精进,稻作农业起源过程的研究在过去近二十年中取得了众多令人振奋的突破。学术界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已初步达成一致,认为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应当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起源时间大致可上溯到距今1万年前后,水稻驯化过程的完成则可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间。

  义乌桥头遗址是近年发掘的一处非常重要的上山文化聚落遗址。环壕、中心台地、墓葬等重要遗迹的发现,表明桥头遗址是上山文化遗址群中等级较高的一处聚落,并一直沿用到跨湖桥文化时期。为了进一步探索上山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水稻驯化状况,弥补当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稻作相关材料的缺陷,我们在桥头遗址进行了系统地取样和大植物遗存浮选。目前对部分样品的实验室鉴定分析,已发现较为完整的碳化稻米130余粒,稻米残片和碎片6000余个,小穗轴6000余个,此外还发现有少量的果实类遗存和藨草属、狗尾草属、马唐属等杂草。这是目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最为丰富的一批植物遗存材料,对于探讨上山和跨湖桥文化时代稻作农业的发展状况和水稻驯化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材料,也再次以丰富的实物资料,彰显了上山文化在稻作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