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8:06:00
来源: 金华广电融媒体
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12日消息
在人类进化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留下了代表人类演进的珍贵遗存。今年是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位于浦江黄宅镇的上山遗址的发现,将八千年浙江文化推向了一万年前,成为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之际,回望过去的发掘、保护、研究、利用的过程,展望万年上山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独特面貌,上山文化正焕发全新的活力与生机。
2000年秋天,金风送爽,稻花飘香。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北边一个叫上山的土丘上,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发掘,让一幅沉寂万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画卷重现在世人眼前。
2006年11月,考古界郑重宣布,在浦江上山找到了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并将其命名为“上山文化”。六年的风餐露宿和发掘探索,让亲历上山文化发现和研究整个过程的蒋乐平无比激动。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蒋乐平:这是迄今为止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把浙江的史前文明足足往前推进了三、四千年,是“万年浙江”文明史的开端。
在同一年,上山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考古工作者们也从四面八方汇聚浦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陈星灿:上山文化是新世纪以来发现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个文化,到目前为止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浙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对我们了解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非常关键。对研究这个地区的农业起源也非常关键。
农业的起源是考古学最重要的命题之一。2017年,在对上山水稻扇形植硅体与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对比后,科学家们认定:上山人在一万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的驯化,这是世界水稻驯化的源头。上山人用镰形器和石片石器收割水稻,用石磨盘和石墨棒为水稻脱壳,用大口盆烹饪稻米---上山人以最朴素的方式,实践着人类从攫取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的转型。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人类学系研究教授 查尔斯·海厄姆:对于新石器时代的变革而言,稻和华北的粟的驯化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事实上我们现在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序列了解得很多,这使我们现在能够了解长江流域以及毗邻地区一些更为复杂的社会的发展。因为长江流域的农民开始向多个方向扩展,向南、向北、向西这是中国早期历史中的关键点之一。
20年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多学科科研力量,对上山遗址、上山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超过100次。沿着“上山文化”的指向,考古工作者在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陆续发现了上山文化遗址共19处。
2019年12月,“上山文化”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考古研究成果,亮相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2020年9月,“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正式成立,各遗址地将形成合力,把上山文化推向世界。
如今,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在这片上山先民曾经劳作过的古老稻田里,湘两优900超级稻丰收在望,这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连声称赞,并欣然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洞明过往,方能照见未来。浦江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积极创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把“上山”打造成为中国气派的标志性成果。与此同时,扎实推进“上山文化”申遗工作,讲好史前文明演进故事,与良渚、河姆渡等一道,共同推进文明之源的研究传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