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独家专题  >  上山文化  >  上山地图   正文

万年上山巡礼|永康蓭山遗址:遗址丰厚,涵盖新石器早期、晚期遗存

2020-11-06 22:00:00

来源: 无

作者: 胡越

【编者按】

上山文化遗址举世关注。早在2006年11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批示。


我市上山文化分布密集。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其中金华占2/3,达13处,分别为:浦江上山遗址,永康庙山、太婆山、蓭山、长田、湖西、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三潭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


《金华日报》持续跟踪上山文化遗址报道20年,11月3日起,金华新闻客户端、金华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万年上山巡礼”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6日消息 记者  李艳 文/摄

蓭山遗址又名夏溪遗址,位于经济开发区夏溪村蓭山周围,海拔88米。附近有永康江支流酥溪通过,地势平坦。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其西北原有溪碧山,连成一片,现已成为厂房区,仅有海拔约15米的蓭山小片保存原始地貌。


微信截图_20201106161305.png


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址周围厂房林立,川流不息,几乎连立足拍张遗址全貌的照片都找不到空间,好不容易逮住空当,很快又被汽车喇叭的滴滴声、摩托车的轰鸣声所惊吓。


微信图片_20201106161242.jpg浦宁  摄


上山考古第一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介绍:“蓭山遗址原来应该叫溪碧山遗址。2008年春,在平整土地时,断崖文化层暴露地面,发现了很多陶片。”

据了解,蓭山遗址实际为溪碧山遗址的剩余部分,遗址的大部分已经被土地平整所破坏,其西侧蓭山保留住遗址的一部分,蓭山南侧的一家防盗门制造厂的扩建已经危及遗址的保护。


微信图片_20201106161238.jpg浦宁  摄


当年,考古调查队在永康博物馆的指引下,找到遗址现场,七鼻山一带已经遭到经济开发区厂房建设的严重破坏,现场发现残剩断面上有上山文化层,并采集到数量不少的上山文化时期的夹炭红陶片,辨有大口盆、双耳罐等器物,从器物特征看,相当于上山文化早、中期。

根据采集的标本判定,埋藏分布新石器时期至夏商陶片,文化层厚度约1米,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曾出土石戈、石锛、石球等,石质坚硬,磨制精细。


DSC01845.JPG


2010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其时遗址遭受更严重破坏。试掘点位ST1位于苏溪河西,蓭山西北坡底,文化层分8层,上层有印纹陶堆积,下层为良渚晚期至钱山漾时期堆积。

“该遗址遗存丰厚,上山文化早期夹炭陶非常丰富,既有新石器早期遗存,也有新石器晚期遗存。早期破坏严重,但也不排除还有保存下来。”蒋乐平说。


(照片除署名外,由永康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