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8:58:00
来源: 无
【编者按】
上山文化遗址举世关注。早在2006年11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批示。
我市上山文化分布密集。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其中金华占2/3,达13处,分别为:浦江上山遗址,永康庙山、太婆山、蓭山、长田、湖西、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三潭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
《金华日报》持续跟踪上山文化遗址报道20年,11月3日起,金华新闻客户端、金华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万年上山巡礼”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9年11月,浙中考古基地落户金华。和这个消息一样振奋人心的是,继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青阳山遗址等之后,我市又新发现了三潭山遗址。至此,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就是上山遗址群增至19处!
三潭山遗址探沟(TG1扩)
2018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开展考古调查工作时,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东祝村西北部、三潭街南部的三潭山上发现古遗址。遗址处于金衢盆地中南部的一个二级阶地上,相对高度约8米,东经119°22′11″、北纬29°4′0″、海拔28.7米。遗址东、北部因规划作工业用地,已遭破坏,南部为东祝村公墓,未发现文化层。根据调查和勘探结果,三潭山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2018年9~10月、2019年6~11月,分别对遗址进行试掘。
对三潭山遗址进行踏查时,遗址分布范围内采集到石镞、石锛、穿孔石器等石质工具,散见一些夹砂陶片、印纹硬陶片和唐宋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试掘,遗址深约1.3米,共分为5层,②层出土钱山漾文化时期的鱼鳍形足鼎、折沿罐等,③④⑤层为上山文化时期,出土夹炭红衣陶片,石片石器、石磨盘、砺石工具等。第④、⑤层下发现上山文化时期的灰坑、柱洞、灰沟等遗迹。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上山文化早中期,距今10000-9000年。
三潭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第19处上山文化遗址,距青阳山遗址约1.3公里,距山下周遗址约1.2公里,三个遗址属于衢江支流厚大溪流域的一个上山文化时期群落,内涵基本一致。从地貌上看,坐落在金衢盆地中南部的一个二级阶地之上,这一区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较密集,尤其是对研究上山文化时期的聚落分布、地理特征、文化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
上山考古第一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金华是浙中考古的重要地区。为什么提浙中考古基地这个概念,首先是因为这里发现了上山文化。上山文化考古是浙中考古基地工作的重要方向,因为这里发现了最早的栽培稻。现在全世界一半的人是由稻米养活的,上山先民为人类、为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金衢盆地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这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意义非常大。”
(照片由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供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