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22:58:00
来源: 无
【编者按】
上山文化遗址举世关注。早在2006年11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批示。
我市上山文化分布密集。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其中金华占2/3,达13处,分别为:浦江上山遗址,永康庙山、太婆山、蓭山、长田、湖西、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三潭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
《金华日报》持续跟踪上山文化遗址报道20年,11月3日起,金华新闻客户端、金华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万年上山巡礼”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湖西遗址是上山文化遗址群中,植物遗存保存最好的遗址,是研究稻作起源,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的生活形态,以及农业起源与环境的相应关系等最理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上山考古第一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多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自己愿意把考古生涯的最后10年献给湖西,这里也许会有上山文化最大的发现。
湖西遗址位于永康市江南街道湖西村东南部,溪心路在遗址中心破坏性穿过,遗址因此被分割为南、北两块,北块以地塔山为中心(东面因造路取土已遭破坏),南块所在位置现开辟为一块果园。遗址东北部有永康江自西向东穿过。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2010年和201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康市博物馆先后对遗址、南侧(以溪心路为界)进行试掘,编号ST1、ST2、ST3。同时,又对遗址分布进行了更为详实的勘探。调查表明,遗址北区ST1、ST2位置分布有上山文化中期遗存堆积,出土较丰富的粗泥红衣陶盘、壶形罐、双耳罐以及大口盆等陶器,并发现彩陶片。南区ST3试掘位置遗存更为丰富,共发现灰坑13个。在复原或能够辨别器形的陶器标本中,基本可分为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敛口罐、圈足盘、尊形罐、曲沿釜等,纹饰有条带的彩陶、刻划纹、镂孔、拍印纹等,陶质以夹炭陶和泥质陶为主,也有夹砂陶。从类型比较的角度,这些陶器与上山文化晚期遗址基本一致,年代也处在这个阶段。
出土的石器包括砺石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砺石石器主要分石磨盘、石磨棒、石锤等,打制石器分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磨制石器数量较少,见有锛等。
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ST3文化层和灰坑土样进行植物遗存调查,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小穗轴,以及少量的炭化米,这是上山文化发现以来首次从遗址土壤中水(浮)洗丰富的稻谷遗存。研究结果显示,湖西遗址发现的稻谷遗存属于比较原始的栽培稻,这是目前世界上证据确凿的最早栽培稻,有力证明浙江中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开展栽培水稻的经济活动,是稻作的起源地。
早在2012年,湖西遗址就发现了彩陶,以及疑似环壕的遗存。湖西遗址处在环壕和片区分隔的特殊现象,环壕遗迹发现与地塔山的西北角,环壕最深处达2.5米,相较与环壕内外侧要深1.5米,比较明显。片区分割现象表现为文化层的不连贯,遗址溪心路南侧一片宽度30米,长度200米,是其中的一片,在北部。以地塔山为中心,包括地塔山的山上和东、北、西三面平地,均存在文化层隔断现象。片区分割和环壕的关系,尚不清晰。
湖西遗址除了保存下来丰富的植物遗存,还发现了动物的牙齿、骨头,这很难得,在其他18处遗址中极为罕见。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一颗稻米就是湖西遗址发现的,保存很好,里面的纹理都有,而且不止一颗,有很多。”蒋乐平认为,湖西遗址是迄今已经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群中,有机质保存得最好的遗址,稻作遗存保存得天独厚,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难得遗址。
目前,蒋乐平正带队在湖西遗址寻找“万年稻田”,进行种植水稻遗存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照片除署名外,由永康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