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独家专题  >  上山文化  >  世界上山   正文

【万年上山大咖说】林舟:上山文化遗址分布和地理坏境的关系

2020-11-14 22:59:00

来源: 无

作者: 求慜玥

  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14日消息    记者 李艳/文 黄泽振/摄影 张辉/摄像

  今天,是考古的盛宴。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大学、著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知名考古学者,以线下线上等多种形式,共同分享、探讨万年上山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以及重大意义。

  万年上山头脑风暴,是发现20年的精彩回眸,更是全新出发。


人物名片

  林舟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png

  上山文化距今约11000—86000年,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的金衢盆地度其周边地区,是迄今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钱塘江上游区域为山地和河谷盆地,地形、水土资源、气候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古人类的选址和生业模式造成重要影响,有必要从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视角,寻找上山遗址的分布规律。

  目前发现的19处上山文化遗址分布于金衢盆地内的主要水系衢江、武义江和东阳江的两岸,以及金衢盆地周边的小盆地内。遗址区主要地貌上主要呈现出山地丘陵与宽阔的河谷平原相结合的地形特征。衢江范围内的遗址主要沿着主河道南岸二级阶地边缘呈线状分布,与河漫滩约有20 米高差,由于全新世以来主河道不断向北迁移、侵蚀河岸,导致北岸大部分区域缺失宽阔平坦的河漫滩,遗址因此仅位于南岸第二级阶地边缘。武义江范围内的遗址主要分布于较大的支流两岸的河漫滩之上,且遗址群海拔较高、坡度略陡;坐落于金衢盆地主体外围的三处遗址则都位于环境相似的小型上游河谷盆地的腹地之中。总体上,遗址主要倾向于分布在高度适中、坡度和缓的盆地中腹部区域;靠近支流、远离干流;后方山地地势和缓,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遗址点的主要集中地金衢盆地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控于季风环流,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盆地内水系发达,因地貌格局发育受构造、地形、气候条件影响,盆内水文状况具湿润的雨源型的山区河流的特点。金衢盆地内植被种类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盆内的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适宜耕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