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独家专题  >  上山文化  >  世界上山   正文

刚刚!浙江最早的“村里人”,在省城隆重亮相!他们来自万年……

2021-01-15 11:02:00

来源: 无

作者: 求慜玥 史聪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15日消息 记者 李艳 视频 张辉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星空,

  一万年是弹指一挥间。

  在悠久璀璨的中华大地,

  一万年亦如漫漫征程。


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

  当时浙江人是怎么生活的?

  他们开始吃米饭了吗?

  有什么生存“神器”?


  今天起举办的这场展览,

  要带你去看看,

  一万年前的世界稻源头;

  带你去听听,

  最早浙江人的瑰丽故事。





图片

展出时间:1月15日-3月14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浦江县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主办,展览将展出浦江上山遗址、 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等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今天下午2时,“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开幕式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主楼前广场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葛学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

图片






图片
万年上山


图片

  万年上山举世关注。

  2006年11月,“上山文化”成功命名。2006年11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上山文化”作出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分别题词“远古中华第一村”“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严文明对万年上山予以极高评价:“上山是世界级的,两个最早,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严文明
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上山遗址最突出的两点,一点稻作农业,它是最早的;第二点彩陶,它是最早的。我说的最早不是中国,世界最早。这个太重要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了,我说上山是世界级的。


蒋乐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图片

  从器物学的角度,上山文化可别称为大口盆—石磨盘文化,这两种器物不但最具代表性,更反映了一种原始的稻作文化信息。上山文化是探索世界农业文明起源模式的重要样本。


图片

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研究员

  只有上山遗址具备了所有早期农耕生产的考古证据,只有上山遗址可以从农业起源的角度来探讨稻作农业起源问题。为什么?因为上山有定居生活,出土了稻米,还发现了水稻的利用、耕作工具等。


刘莉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图片

  上山和其他不同的地方,定居和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同时保存,这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这么好的证据,上山是发现的第一个这样的遗址,“远古中华第一村”名副其实。


图片

傅稻镰
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站在全球视野看文化变迁和人类生态意义上的转变,上山文化都是新石器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之一。从任何角度讲,这都代表了一种“成长性”社会的发端。


Gary Crawford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图片

  毫无疑问,上山在文化内涵和时间点上都十分重要。从最显著的两点来说,上山标志着定居的产生,同时,也标志着物种在基因上转变和驯化。


图片
展览现场


  大口盆、双耳罐、陶壶、陶杯、陶碗……展厅现场,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时期100多件特色坛坛罐罐,琳琅满目。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万年稻米,它放置在展厅最中央,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夺目的光芒,讲述着万年稻谷飘香的久远记忆。 


图片

  万年一粒米



图片
图片
知识小贴士
图片

  考古发现证明,1万年前的上山文化中已经出现水稻驯化行为,不过在驯化初期,狩猎采集依旧是重要的食物来源,稻谷在当时饮食结构中的占比反倒远远不及其它野生动植物的占比。


  野生稻和人工驯化的水稻有什么区别?野生稻为了传播种子,谷粒极易脱落。人工驯化的水稻为了保证谷物收获,其谷粒会相对不易脱落。


图片



  一万年前的先民们,

  已经懂得驯化水稻?

  没错!

  它们都是见证者!

  ↓↓↓

图片

  石磨盘和石磨棒


 石磨盘和石磨棒作为研磨工具,存在上下配套使用的关系,用于加工与食物有关的物质,如稻谷、坚果、块茎类植物等。此外,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镰形器、石片石器则被认为与稻的收割有关。经高倍显微镜发现的微痕显示,部分石器的刃部发现水稻植硅体。


图片

  夹炭陶


  ◎ 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掺和大量的稻壳、稻茎和稻叶。从陶片中的谷壳局部形状看,部分谷粒的长度比野生稻短,粒的宽度比野生稻大,是经过了人工选择的早期栽培稻。


图片

  上山遗址陶片中的小穗轴


  ◎ 上山遗址的土样标本中浮选出大量稻谷小穗轴和少量炭化米。研究结果显示,上山文化发 现的稻谷遗存属于比较原始的栽培稻。


  上山文化赖命名的重要标志,

  还有遗址出土的各类特征性器物。

  其中,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图片

  大口盆


图片
图片
知识小贴士
图片

  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出土最早的陶器就出现在上山文化,其典型特征是内外施有红色陶衣,呈色鲜艳,胎土中有意识地掺和了大量稻谷壳、稻穗末,因而称之为”夹炭红衣陶”。器类有大口盆、平底盘、圈足盘、双耳罐、釜形器、壶、钵、杯等。


  大口盆作为炊器,是上山文化发现数量最多、最具标识性的器物。浦江上山遗址就出土了323件,占陶器总数的近57%。


图片

  陶罐作为盛器,是上山文化陶器中数量排名第二的器类,类型比较丰富,以双耳罐的特征最为鲜明。



  平底盘作为饮食器,是上山文化中期的标志性器物。




图片
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


  上山文化,因2000年11月发现的浦江县上山遗址而名, 是迄今为止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11000年—8500年。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其中金华占2/3,达13处。



  上山文化是浙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上山遗址发现了跨湖桥文化的遗存物,丰富了浙江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浙江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以钱塘江为界,江北临近环太湖流域的考古学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起始,在钱塘江南的考古学序列则由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引领。


图片


  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 “上山文化考古新成果展”受到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名专家学者、领导及参会嘉宾的认可与好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


  目前,19处“上山文化”遗址地已组成“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以申遗为总目标,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上山文化”金名片。




  据悉,这是上山文化第一次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是“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巡展的首站。上山考古第一人、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在展览首日,向慕名而来的观众作“从河姆渡到上山——浙江新石器时代新认识”的学术报告。



  最后

  一起来回顾一下

  上山文化大事记吧

  ↓↓↓



图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