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12:51:31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15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冯俊江 通讯员 潘乔
日前,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对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磐安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磐安近年来将“生态美”与“百姓富”巧妙结合,不断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磐安特色的生态致富新路,让低收入人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享受更多红利。
面对实际,磐安抢抓机遇、用好政策、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全县全面小康工作整体推进、成效明显。统计显示,磐安低收入农户已从2015年的28000户59800人,降低至2020年底的3841户5713人。“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去年获得省政府正向激励。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磐安的基本县情。曾经,因为多山,这里的发展闭塞落后。如今,在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一任的接续努力下,磐安凭借得天独厚的绿色山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劣势为优势,变短板为长板,从昔日的“贫困县”发展成为如今的浙中康养旅居大花园。
“十三五”末,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5年的1.45倍,全县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幅达17.2%列全省前三……在不同阶段重构创新“打法”,从解决整体性贫困,到解决区域性贫困,再到聚焦每一户低收入农户,磐安交出了助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的高分“成绩单”。
旅游是磐安一号产业。伴随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民宿经济、庭院经济、电商经济、光伏经济等产业在磐安落地开花,让好生态生出锭锭“黄金”来。
其良村是双溪乡一个偏远小村,伴随春天樱花盛开,村里的游客陆续多了起来。游客们传照片、发视频,网络十分流畅。这两年,其良村不仅实现了4G覆盖,还建起了5G基站,成为全省第一个覆盖5G的小山村。
“电商给村民增收打开了一条通道。”其良村驻村书记陈纪德说,依托信息化优势,村民将纯天然种植养殖的高品质高山茶、新鲜香菇、土蜂蜜、土鸡等农产品,通过浙江移动员工团购平台、5G直播带货等方式在电商平台上售卖,迅速打开了销路。截至目前,其良村已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销售茶叶、香菇等农特产品共计126万余元。
绿色产业兴起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样的案例在磐安并不少见。大盘镇北桥村、尖山镇龙潭背等地的“光伏小康”项目,不仅可为当地村民带来直接租金收益,每年的收益分配资金还为全县每名低收入农户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去年,该项目共发放409.15万元分红,每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每名低收入农户分获0.85万元和500元分配补助,人均标准比以前提高200元。
2020年,磐安“四小经济”快速发展。有数据为证:全县共有农村电商创业就业人员1.1万人,实现销售产值18.8亿元;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2亿元;全县共发展共享农屋2130户,为农户盘活房产收益1000多万元,带动旅游收入超1亿元;依托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一亩山、一亩田、一株树”等系列“万元增收”项目,每年带动800多低收入农户增收……好生态能生金,好产业助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磐安紧紧围绕全省大花园建设,以“生态富县、生态富民”理念,落实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助力全面小康。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窈川乡49岁的林燕曾因下岗家里揭不开锅而发愁,后来机缘巧合报名参加首期“药乡月嫂”培训,因个人成绩优异被推荐到诸暨、上海等多地就业,工资每月1.2万元,成为一名“金牌月嫂”。而在全县,像林燕一样的“技术人才”,2020年就新增了1800多名药乡月嫂、药膳师、护理师、养蜂师等。
“有了技术支撑,就敢放胆养了。”尚湖镇倪董村村民倪大爷去年买了30桶蜂,县里补助6000元,产出的蜂蜜可以卖150元一斤。
近年来,磐安先后出台《财政扶贫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扶贫产业增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涉及低收入农户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帮扶、金融帮扶、医疗教育帮扶,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全面激发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资本、人才、技能等要素为全面小康助力。
根据山区多留守老人、妇女的实际情况,磐安近年来积极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在偏远山区推行“我的幸福计划”,采取“土法种养+现代营销”模式,每年带动3000多名农户增收,农产品增值溢价超3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由4000多元增加到2万多元。
去年下半年,磐安系统实施以“围绕1个总体目标、开展6大清零行动、落实10项举措”为主要内容的“1610”工程,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统筹打好主导产业、农旅融合、资产增益、经营增收、转移就业、政策兜底等农民增收集群攻坚战。
统计显示,近三年来,磐安致力于开展以低收入农户为重点的药膳师、茶膳师、护理师等乡土人才培训,每年上千名低收入农户在免费培训中学到了技能,有效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整合帮扶资源、形成攻坚合力,是磐安推动全面小康、低收入人员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
去年,双溪乡通过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工作机制、对接省移动公司定点5G直播帮扶、提供公益性帮助岗位和开展低收入农户就业技能培训等举措,点对点帮扶全乡154户低收入农户和金鹅、下园等4个村集体收入薄弱村增收。
全县范围内,8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662名乡镇部门工作人员结对帮扶87个村3715户低收入农户,当好“网格管理员、红色代办员、民情服务员”。近5年,机关部门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600多万元。
在省、市级层面,全省10家省级单位结对帮扶磐安10个乡镇10个村。2020年,各团组单位深入磐安开展帮扶活动42批次、581人次,共到位帮扶资金623万元,走访困难群众100多户,落实各类扶持项目19个。
在企业界,全县103家企业联系结对8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落实村级帮扶资金913万元、帮扶项目143个;吸纳1200多低收入农户到企业就业,人均每月增加工资性收入3000多元。
两年前,尚湖镇在一家企业的支持下,将居家养老中心的一间房子建成“帮扶车间”,吸纳袁村及下溪滩村的32名残疾人、低保人员,为企业加工洗衣机进水管接头。居家养老中心为所有“工人”免费提供中餐和晚餐,还建起健身房,配备跑步机等健身设备,大家空闲时可以进行健身训练。
“每月收入将近1000元。” 57岁的尚湖镇袁村村民倪寿忠原先是村里的低收入农户,他在村内“帮扶车间”上班每月能挣到300元左右,再加上每个月125元的残疾人补贴、550元的低保补贴,月收入有了保障。
来自各方面的帮扶力量,汇成了增收致富的合力。磐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陈飞表示,通过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行动,全县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农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户和无房户、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实现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一步,磐安将健全监测机制,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实现巩固增收致富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