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10  >  动听金华  >  最新消息   正文

【动听金华383】昨夜有梦到浦江!

2021-04-21 22:33:48

来源: 无

作者: 史聪 剪辑 张辉

audio

  每一次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蝶变。

  全新升级的金华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动听金华》。 

  每周一至周五,打开金华新闻客户端“动听金华”,你就可以收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个个美妙的声音。

  他们是金华最动听的声音,他们是金华最美好的好故事。来,一起聆听,打开一个个美好的夜晚。


  昨夜有梦到浦江!

  作者:郑宇民  朗读者:馥晗


  我在浦江工作时间很短,但对浦江的感情很深,深到不敢去触碰关闭已久的浦江记忆,就如心理学上说的“情到深处情更怯”。

  如果把我还原为当时的身份,我脱口而出的就是五个字:浦江有灵气。

  浦江这个地方确实与别的地方不一样。谁也不曾想到,一万年前浦江的上山就有人类活动,谁也说不准,现在的浦江人也许就是当年上山人的后代,但是,考古专家千真万确地认定,一万年前,中国农耕文明的炊烟就从这里袅袅升起,同在浙江境内的河姆渡人与良渚人都自动成了上山人的“弟弟”。这一考古发现,也为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女儿元修来过浦江提供了合理性。据说,元修在仙华山辅导农事,并一直隐居于此。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浦江人突发奇想,山里山外,浦东浦西,全县总动员,把仙华山做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梳妆打扮,结果,元修重现仙华,轩辕的女儿成了浦江人民的“女儿”。

  过去我们经常说人杰地灵,其实,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地灵人杰,是浦江的灵气滋养了浦江的文气。

图片

  浦江的文气,并不在于数不胜数的文人雅士,而在于社会性和全民性,是贯穿在每一个家族之中、渗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那一份底蕴,是建立在正直之上的与硬气相辅相成的那一种特质。“满地是文化,全村是画家”,这就是文气蔚成风气的写照;“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就是志气充填文气的表达。

图片

  浦江人的文气,的确是与正直硬气连在一起的,“硬”是文化人的硬,决不粗俗;“文”是硬汉子的文,决不懦弱。当年宗泽抗金,招募的兵源就大多来自浦江,因为浦江人忠直抱团硬气,看过浦江迎会的仪仗,就知道浦江人有多忠勇:龙虎旗招展,威风锣开道,碗口粗的火铳声声震天动地,长蛇形的队伍个个豪迈无比,任何人见到这种场面,都会肃然起敬。

  记得1999年澳门回归那一晚,九条彩龙象征九九久久,在天安门广场翻飞起舞,亦刚亦柔,似游似走,那就是浦江人的杰作。我当时在北京工作,专门去通州驻地看望舞龙者,老的有80多岁,小的才二十来岁,扎着布腰带,穿着军大衣,眉宇间全透着胆气、硬气和文气。我由衷地敬佩浦江人,我对浦江有一份相知很深的感情。

图片

  北京的秀水街有许多做生意的浦江人,他们像蜜蜂一样勤劳,有时也难免碰到规则高压,有一次事情闹得较大,整条街的浦江人都牵涉了,我代表浙江方面出面调停斡旋并用名誉担保,北京方面问我,你保证得了吗?我说,我在浦江工作过,对浦江人的正直深信不疑。后来事实也证明是有关方面误判,浦江人决不会乱来。

  浦江有个曲牌叫做“乱弹”,起初,我以为乱弹就是乱弹琴,杂乱无章,后来,我知道乱弹是兼收并蓄、混合交响。可见,浦江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开放性与包容性恰恰就是文之源;浦江自古至今,出了许多丹青高手,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方增先、张世简、吴山明,还有后起之秀吴良庸、陈祺、马锋辉、张禾。

图片


  一个地方出一两个杰出人物并不奇怪,但人才辈出就决非偶然,这充分说明,浦江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同化性,而传承性和同化性恰恰就是文之脉;郑义门是中国儒学治家的典范,明代开国文臣宋濂的传世之作不仅有《送东阳马生序》,而且还有郑义门的儒学治家宝典,对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很好的借鉴。孝悌齐家,慈善济世,善政、善治、善行,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有非常好的启示。

  1992年,我去郑义门,发现有几株五六百年树龄的古柏埋在石灰堆里枯干了,我叫人移开石灰,意想不到,此后有几株古柏竟然抽芽吐翠了。我一直在想,浦江的文化,其实就像这几株古柏一样,历尽沧桑,却仍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复活性,而适应性和复活性恰恰就是文之魂。

图片


  浦江县委宣传部编写《浦江:文化飞扬》,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这意味着浦江文化再一次被总结和升华。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愿浦江志气更坚、文气更浓。

  离开浦江久了,许多事情都记不起来,凡能记下来的都如刀印一般的深刻。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洪汛涛的神笔马良;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徐菊云与吴茀之纪念馆;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龙峰塔和方增先碑刻院;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仙华播绿的父老乡亲;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迎会台阁上的小模特;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浦江水晶与浦江花边;

  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街头路边的麦饼与牛肉清汤……

图片


  昨夜有梦到浦江,执手相问是老乡。我经常自问,我是不是浦江人,祖屋是不是在郑义门?我查过族谱,我不是浦江人,但是,我为自己曾经在浦江工作而荣幸。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浦江人,我深爱浦江,像爱自己的家乡一样。


朗读者简介

  李景馥晗 ,国家二级播音员,浦江县知名主持人、播音员 ,浦江星空艺术校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