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09:31:36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8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冯俊江
婺江溯流而上,沿支流东阳江一路追寻,这条水道的源头,便在三面环山的磐安县九和乡三水潭村。
这个夏天,磐安山乡有个婺剧村的消息不胫而走,党政考察团、外省游客团、戏曲爱好者、专业表演者,纷纷进村一探究竟:全村390多人,村书记带头唱戏,有专业唱功底子的就有80多人,上台演过婺剧的超过100人,每一个能张口说话的村民几乎都会来上两句——果真是“满村梨园味”。
记者进村探寻,发现婺江源头散发的婺剧芬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成为村民陶冶情操、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
弯弯绕绕的大方溪、上坞溪、毛洋溪穿村而过,三水潭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晨起到村西“婺源洞”开嗓练功,白天出门外出劳作,晚饭后来到村文化礼堂闹花台、唱戏曲,这是三水潭村村民一天的常规“行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烈日,戏剧都是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料”。
走进三水潭村,处处可见婺剧元素。一到村口就能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宗祠里贴有“戏剧繁荣处处竞歌新时代,舞台活跃人人争颂盛世春”的对联,文化礼堂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婺剧在村里的历史……
听村里人说,三水潭村的婺剧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今年83岁的张生岳是一名婺剧爱好者,他爷爷在清朝末年曾是玉山片区出了名的婺剧正吹,会演奏笛子、长号等多种乐器。
民国时期,三水潭村人自发成立了村中第一个戏曲班,由五六个村民组成,自弹自唱自演,初具早期婺剧团雏形,他们常聚在一起表演,为农忙闲暇之余的村民带去精神享受。
到20世纪60年代初,三水潭村组建了全乡第一个婺剧团,时常外出演戏。
1980年,热爱婺剧的张生岳等人邀请原浙江婺剧团演员王小水来村教学,村民争相学习,涌现出一批乡村“名角”,经常在各类节日晚会上登台演出。
40多年过去了,如今三水潭村逐渐形成了“一人一技,一户一戏”的婺剧文化氛围。村民热衷弹唱婺剧,有闲暇就围坐在一起,学唱婺剧、创作婺剧。春节时,村里还会举办晚会。
上月29日,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金华艺术学校校长张建敏慕名来到三水潭村实地考察,对接指导婺剧村创建工作。她对村里的婺剧文化赞不绝口:“群众基础好,唱戏氛围浓。”
傍晚,文化礼堂里一声高亢、雄壮的唢呐声传来,台上一人画着戏妆,抚手发出“哇呀呀……”的粗犷声。此人正是三水潭村的“唱戏书记”杨放明。
三水潭村人人爱唱戏,村党支部书记杨放明是“男一号”,更是戏曲文化传承的带头人。今年56岁的杨放明16岁起跟着王小水学习婺剧表演。在一次婺剧《玉麒麟》表演中,杨放明扮演鲁智深一角,从此让老师和村民刮目相看,也奠定了他扮演婺剧大花脸的专业基础。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贵在传承。为传播好婺剧文化,杨放明在村里成立了个人工作室,除召集大家唱戏,还和村民一起讨论唱法、琢磨新剧目。4年前,村里重新成立了一支由30多名村民组成的婺剧表演队,只要有时间,大家就会凑在一起交流探讨,演上一段。除在本村表演,表演队还应邀到周边村庄演出。
婺剧传承离不开好的氛围和年轻人的加入。杨放明的哥哥杨岳明和弟弟杨金明也是婺剧爱好者。三兄弟同台唱戏,一度是村里佳话。杨岳明不光自己爱唱戏,还积极教导晚辈走上戏曲之路。“11岁的小孙女,放暑假就回村里学唱戏了。”
文化传承是系统性工程。今年,三水潭村提出打造婺剧特色村的目标,还将建设婺剧知识普及廊、经典婺剧墙画廊、婺剧坐唱班活动室、婺剧剧本创作室、婺剧传承陈列室、婺剧节目排练室、婺剧演出小广场以及当地婺剧人才榜、民间婺剧典故栏等。
“三水潭村的婺剧传承已不光是村里的事情。”九和乡乡长陈珊婷表示,未来乡里将引导村庄引入戏剧研学、戏迷培训和戏服制作等产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特色体现、活动举办、宣传营销等投入,将其打造成为金华市和磐安县的婺剧文化传承基地。
在三水潭村,婺剧文化和乡村旅游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这两天,村民杨茂林常往村游客中心跑,询问村里什么时候“分配”暑期游客。杨茂林正在思忖要不要将自家的两间房打造成婺剧特色民宿,给游客全新的体验。
近年来,三水潭村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乡党委政府引导下,村里还成立了共享农屋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6月,20家共享农屋正式对外营业。开业仅4个月,就接待游客30多批、1000多人,经济收入达8万多元。
今年,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植入婺剧元素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打造婺剧迷的“山水胜地”。如今,以婺剧为主题的设计改造在三水潭村随处可见,从农家乐的店招到房间名、菜名,从标识系统到路灯样式,从村口景观到绿化节点都有浓浓的婺剧元素。新变化吸引更多人光顾,入夏以来三水潭村已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依托好山好水,三水潭村得以实现美丽经济的转变,如今村中共享农屋、农家乐已增至30家,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
“村中环境优美,婺剧文化源远流长,欢迎大家来玩,许你一个凉快又有味的夏天。”6月24日,三水潭村委会副主任杨存康打开手机,开始视频直播,一边向粉丝介绍村中景点、分享田园生活,一边发出邀约,请他们来村里看戏、游玩。今年27岁的杨存康去年底回乡担任村干部,大力宣传“婺剧+旅游”,为的就是想带着村民发展旅游产业,走上致富路。
三水潭村文旅融合共同富裕样本的打造,在全乡层面有更高的谋划。九和乡党委书记胡海波说,全乡将深挖婺剧等传统文化,打造“婺江源头婺剧村”的共富品牌。下一步将按“一村一品”思路,推动共享农屋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