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金东   正文

北山山麓,极目好风光

2021-10-20 14:08:10

来源: ​金华日报社金义新区分社

作者: 倪国栋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20日消息 记者 吴瑜涛 报道组 曹静怡 文/摄

  入秋后,长街巷陌都添了一些秋意。早起驾车前往赤松山上,伴着秋风送爽,山雾缭绕,在一路招展的盆景相送下,来到双门村。

  双门村位于北山山麓,赤松镇背部,是由7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相传,双门村祖为倪姓,宋宣和二年从安徽歙县流落至此定居建村。目前全村有458户,户籍人口1098人。双门村正如其名,现存两处砖砌拱形大门,位于两头门自然村南北两处,为宋代所建,至今约800多年历史。

  从正门步入,可见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有一个供人休闲娱乐的广场。松柏掩映下,小桥流水,长亭回廊,款款闲情,不胜舒意。一旁篮球场上,村中少年飞快运球,热闹的吆喝声中,抬头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如今我们村庄环境也更好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幸福。”倪禄忠是土生土长的双门人,也是村里的会计。跟随他的步伐游步村中,可见村中老屋都是粉墙黛瓦,清新宜居,而承载着童年记忆的青石板小路两侧,散漫着家家户户熟稔的乡音,令人眷恋。倪禄忠介绍,村中非物质遗产主要有“打行锣”“迎财神”,均有数百年历史。活动当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都会穿着盛装在北山徐公大仙面前祈福,场面热闹非凡。

  游赏中,一处“仙童牧羊”的景观教人印象深刻,六只山羊或小卧休憩,或撒蹄喧闹,还有背着草帽的垂髫小童眼角含笑地注视着,皆是栩栩如生。而这“仙童牧羊”还有一处典故,据说,在距今1600多年前东晋时期的黄初平,15岁在金华双门钟头一带牧羊时得赤松子指引授功,静心修道,广行善缘,终于在赤松山得道登真。唐代诗人李白和北宋诗人黄庭坚都在诗中称黄初平为“金华牧羊儿”,至于葛洪演绎的“叱石成羊”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在许多道教典籍及山志中多有记载。

  双门村地理条件优越,一条游步道东与曹宅大佛寺相连,西与双龙洞风景区接壤,常年依近着黄大仙道院的香火氤氲。其中,大规模自然景点就有8处,常遇春西常殿、千年古樟树、牛平头观景台、千年古道、上霄洞、伏虎洞玄女瀑、恐龙崖、百米瀑布群等旅游景点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让双门村名声远扬的还有番薯粉。双门村山地多,出产的番薯品质优良,块头大,加工的番薯粉纯度高、口感上乘,每逢入冬时节可看到家家户户一派繁忙的景象,男人挑着两只筐,女人围着一只缸,整个流程都是纯手工完成。招待客人时,劲道十足的狮子头、晶莹剔透的番薯粉条等美食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一路行来,目视着村庄环境的“蜕变”,倪禄忠也是颇有感慨。他告诉记者,曾经的双门村通村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村里已有20余年未建造新房,村民住在低矮破旧的泥瓦房里,居住条件差。又因村庄位置偏僻、没有特色产业,这里的年轻村民大都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只能自给自足,农民生活并不富裕。2013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先后实施了通村道路改造、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统一拆迁,共拆除危旧房1万平方以上,新建一批新房,改造村庄基础设施,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在双门新区,沿着缠绕绿藤的长廊漫步,眼前一幢幢小别墅鳞次栉比地排列着,30余户村民悉心打理着自家的门前屋后,挂在树杈上的连串红灯笼,废旧材料做成的花盆,还有各种景观点缀着门院的一派绿意……经过几年的管理运营,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也成了双门村随处可见的的美丽风景。

  一旁,还有一座设计独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房屋以砖石成砌,青瓦为顶,门前桂馥兰香,自有古意。午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起了袅袅炊烟,老人们循着饭香陆续来此,邻里不时寒暄几句,和睦热闹。

  双门村山清水秀,拥有千亩生态林,生态环境优异,是典型的山区旅游村。近年来,该村积极完善旅游设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已建成成长2.8公里、落差107米的漂流河道,并规划开发洞殿下溶洞群、生态林、无公害蔬菜、天然溶洞、幽游古道……双门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吸引四方游客的到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