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14:09:00
来源: 金华日报社金义新区分社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18日消息 记者 吴瑜涛/文 通讯员 王建生/摄
孝顺,有着诸多引人注目的角色——是“工业强镇”,经济转型“迈大步”;是“品质新城”,城市建设“亮格局”;是“幸福港湾”,群众收获“节节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力量,再谱新篇。近期,孝顺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将拉开帷幕。它的召开,将梳理过去五年孝顺的点点滴滴,也为未来孝顺“快跑”指明方向。
即日起,金华新闻客户端推出“喜迎党代会 看我这五年”系列报道,围绕孝顺镇经济转型、城市建设、民生发展等方面工作,回顾新成就、凝聚新动力、展望新未来。
“饭后去江边散散步,晚上和大家聊聊天,生活很充实。”在孝顺镇车客村居家养老中心,老人们对如今的生活心满意足,“吃得好、住得好、还有人照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一环。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田园牧歌奏响共富乐章,当下,孝顺正以宽广的视角、积极的姿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为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本贡献“孝顺实践”。在群众眼中,共同富裕日益真实可感,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期盼。
最近,孝顺镇下马村的邵老伯迎来了自家甘蔗的热销期。花之港如织的游人,是乡村农产品的忠实顾客。“花之港就在我们村附近,国庆期间游客众多,甘蔗卖得很好。”他说,近年来,下马村村民除了经营农产品,还能去景区内的农业基地工作,收入稳定。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钱袋子充实,是共同富裕建设成色的一大体现。围绕这一目标,孝顺打出组合拳,不遗余力谋发展。
“造血”乡村——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棉油仓库等镇级消薄项目,3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全面消薄。孝顺镇通过物业兴村、盘活土地资源、创新帮扶方法等,为乡村发展“添把火、加把柴”“铺好路、搭好桥”。
生态成金——以东阳江沿线村落为核心,打造河清岸绿的滨水生态空间,做优花之港、麦磨滩文化产业园、白溪慢生活区,打造生态农文旅服务产业。这些特色休闲打卡地,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的同时,也厚植了周边村落的集体经济根基。
配套加快——推进U然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与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景区道路、绿道连接线建设,提档升级白溪民宿,加快推进东下叶、夏宅、严店、南仓、洞门等省A级景区村庄创建。
床边扶手、双摇护理床、电热水器、洗澡椅……在孝顺镇东下叶村严小妹老人家中,适老化改造后的便利生活让老人赞不绝口,“现在床边、厕所里都安装了扶手,还可以坐在洗澡椅上洗澡,既不会滑倒,也很舒适。”
完成17户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是孝顺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孝顺在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本中践行行动密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推进生活居家养老、垃圾分类、生态洗衣房等8件民生“关键小事”,让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由党员、民警、社区网格员等组成的177名镇村两级代办员,为群众送上各类暖心服务……孝顺还落实低保、特困供养补助提标政策,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今年上半年,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困难补贴等共174.7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7.69万元。
教育优化、医疗便利,群众很关心。五年来,孝顺镇推进金义小学等教育工程,加快建设金义三甲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民生项目,使区域更加宜居,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一环。
在孝顺,“最美”风景不断涌现,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会毫不犹豫,第一时间下水救人。”勇救5名落水者的金东公安分局孝顺派出所辅警傅进华,被评选为“中国好人”。去年,孝顺镇5人获评“金华好人”,同时两人获评“浙江好人”、1人获评“中国好人”,获评数量居金义新区第一。
在孝顺,红色基因发扬传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多姿。去年8月1日,雷烨故居经修缮后对外开放,迎来一批批参观者,红色资源“活”起来;孝顺镇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示范乡镇,文化礼堂“动”起来;充分挖掘千年古镇底蕴,孝顺镇优化老集镇顶层设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古镇,孝顺老街等地标“亮”起来。
“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孝顺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孝顺镇相关负责人说。
守牢古镇底蕴、唱响田园牧歌,在触摸共富新图景的道路上,孝顺想民生所想,谋新谋远、践履笃行。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