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兰溪   正文

赓续文脉绽放新辉 打开“有戏有味”的“兰溪日子”

2021-10-20 14:11:55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蔡敏奇

  

  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27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俞萍


  兰溪有近1400年的建县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年来,兰溪市围绕“文旅兴兰”战略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千年历史文脉,整合激发文化资源活力,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生态优势,进一步推动兰溪旅游向特色化、优质化、效益化发展。

  “有戏有味”是兰溪古往今来打开日子独特的方式,今年,兰溪重磅发布文旅IP——“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努力打造彰显兰溪特色的共同富裕县域样板。


  项目引领

  大人文打响品牌

  兰溪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李渔、黄大仙、贯休、郎静山、曹聚仁、方增先等一批历史名人、文化巨匠,儒家文化、山水文化、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在此生生不息。9月26日,“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2021李渔文化周启动,鲁迅文学奖得主、全国知名作家、戏曲名家、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品尝李渔家宴、重返芥子园、体验游埠早茶、寻根李渔故里、召开李渔文化产业论坛等,深入探寻李渔文化,共话发展未来。

  作为婺剧戏曲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的故乡,近年来,兰溪重点挖掘以李渔为代表的“崇尚自然、追求品味”的休闲美学文化,办好李渔文化节,着力打造芥子园书画艺术朝圣地、夏李戏剧艺术朝圣地,谋划建设李渔文创园,推进“李渔文化+”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兰溪,戏剧文化大放异彩,李渔戏剧季、李渔新春惠民剧场、李渔周末剧场等品牌戏剧活动层出不穷,好戏连台;在兰溪,一本《芥子园画传》是学画者的必修之书,一部《笠翁对韵》学童传诵至今,童诗中国论坛永久落户兰溪。兰溪还成立了李渔研究会、李渔戏剧研究院,并举办“重返芥子园”等系列文化活动。如今,李渔《闲情偶寄》描绘的美好生活正在变成现实,“兰溪日子有戏有味”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体验。


“天下江南”景区

  兰溪在两宋时期被称为“天下江南”,足见古城之繁华。兰溪旅游要赶超跨越,打造高等级景区是必然选择,“天下江南”景区应运而生。这片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中洲岛、灵羊岛、女儿滩横卧江中,兰阴山、大云山隔江相望,登横山远眺可360度俯瞰三江汇流胜境。走入其间,或古或今、或雄或秀、或文或工,移步易景,令人目不暇接。目前,“天下江南”景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以重大活动和重大文旅项目牵引,兰溪不断做大做强文旅品牌,加快推进“文旅兴兰”。2020年,兰溪推进文旅项目建设47个,总投资172.8亿元,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根据规划,今年兰溪将完成文旅项目投资38.45亿元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契机,提升兰溪在全省“大花园”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中的重要地位。


  创新载体

  古村落活在当下


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是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依托古建筑群落自然资源和以诸葛家族文化为底蕴的人文资源,该村走出了一条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共生、村民与村落共存的乡村振兴之路,开创了“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的古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目前,该村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多万人次,年门票收入2000多万元,年旅游综合收入上亿元。 据统计,兰溪保存着全国最为完整的古城古镇古村体系,境内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文物建筑的等级和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诸葛村模式带动下,夏李村(李渔故里)、游埠古镇(郎静山故里)、渡渎村(章懋故里)、女埠古镇、芝堰古村、姚村等,一个个历史古村落焕颜重生,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传唱名人故事的重任,同时也驱动了富民增收及农村城镇化发展。

  游埠艺术摄影小镇、永昌戏剧小镇、诸葛智慧小镇、女埠非遗小镇……“十四五”期间,兰溪将以古镇作为文化载体,力争打造“一镇一品”格局。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永昌街道夏李村以“爱李渔爱生活”为主题,围绕“渔之食”“渔之爱”“渔之音”“渔之才”,推出了斗菜大赛、婺剧剧本杀、青兰之约、戏剧表演、红色经典诵读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放了拥有30个摊位的传统美食一条街、李渔诗路馆、戏曲工作室,让游客们真正感受到“有戏有味”的乡村游盛宴。

  寻根与创新并行,通过古为今用、情景活化,兰溪古村落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让原住民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成为令人向往的所在。


  灵活机制

  乡村游迸发活力

  作为元代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兰溪结合文旅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个有亮点、有特色的乡村文旅振兴工程不断涌现,正描绘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游埠老街

  每天早上4时左右,“江南第一早茶”游埠早茶就出摊了。一杯早茶,配上一份鸡子馃或肉沉子,听着道情或戏曲,有滋有味的一天就开始了。据考证,游埠早茶有着比广州早茶更悠久的历史,游埠的早茶街也被许多专家誉为“中国最有烟火味的地方”,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全国各地的人不远千里起早赶来,就为了围坐在老旧门板铺成的桌子前尝一口地道的兰溪美食。

  作为中国美食文化名城、浙江美食名城,兰溪小吃种类多达300多种,鸡子馃、牛肉面、肉圆、酥饼等久负盛名。6月23日,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为市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是目前我省为推广地方美食设立的最高规格单位。而后,兰溪美食十大工程、兰溪牛肉面团体标准及配套政策、兰溪美食样板店示范标准等一系列举措及政策发布,以特色美食餐饮打开富民增收的新路子。

  如果说美食工程是面上带动一片,那么各村小而精、精而准的机制创新则是从点上激发了兰溪乡村振兴游发展的内生动力,“亦农亦旅”让传统村落变身热门打卡地。

  黄店镇王家村锚定发展民宿旅游,按照“村集体+酒店管理人+旅行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成为全市农旅融合样板村。该村2020年实现到村游客达18万人,两家旅游公司收入达88万元,村集体增收3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时间净增1万元。


兰湖夜色

  借助丰富的文化礼堂资源,兰溪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农村文化礼堂特色示范带,积极探索“旅游+礼堂”的模式,开辟了“游诸旅游线”“兰芝风情线”“兰江水上线”“梅溪流域线”等四条文化礼堂特色旅游线路。

  在兰溪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民间资本、市场力量纷纷将目光投注到山区农村投资创业,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在山区落地生根,也为兰溪旅游业带来新的业态。其中,浙江省大花园项目、重大产业项目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带动周边10多个村8000多农民增收致富,其所在的梅江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度融合

  全域游翻开新篇

  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名单,兰溪市从此走进全域旅游时代,迎来“兰溪日子”的幸福节点。

  根据创建具体工作内容,兰溪市以全域旅游发展视角,完善整体布局,改善全域生态环境、均衡推进城乡发展,通过推动旅游全域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要素整合、全方位保障,强力推进全域旅游项目体系建设。

  瞄准“产业融合”聚焦点,兰溪坚持以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核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文化+创意/科技/金融/互联网”和“旅游+文化/传统产业/乡村振兴/研学教育”等多元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文旅品牌IP,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未来五年内,兰溪市明确规划引领,将着力建设天下江南文体旅游核心区,钱塘江水上唐诗之路,西翼大诸葛、东翼大金华山,古居摄影风情体验片区、生态康养采摘休闲片区、山地运动休闲度假片区、乡野生态休闲度假片区,构建形成“一核一路两翼四片区”的空间布局。

  融合过程中,兰溪将在业态上突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养旅融合、体旅融合、科旅融合“五个融合”,在发展新思维上做到“三个转变”:从传统资源开发阶段(吃住行游购娱)转向旅游深化阶段(商养学闲情奇),从点状的旅游景区观光转向全域化休闲度假旅居一体化,从以游客游览为主转向主客共享城市休闲空间,确立“大兰溪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风口上,“小上海”兰溪凭借优质的文旅资源,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着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随着水陆铁三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向纵深推进,“兰溪至周边县市半小时交通圈”“兰溪至上海2小时交通圈”形成,兰溪的文旅融合精彩不断。

  围绕全域发展,兰溪将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抓好“提质增效”落脚点,加大多元服务供给“普惠民生”,全面提升全市文旅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发展全域旅游也是一个共建共享、凝聚旅游新动力的过程,兰溪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兰溪日子”的幸福温度。


  数字赋能

  智慧游闯出新路

  兰溪日子,有戏有味更有智。近年来兰溪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形成“旅游资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游客分布一屏清晰、旅游管理一屏监控”的智慧旅游体系,推动文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景区服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游客体验的舒适度,为游客、商户提供直观的线上互动平台,打造全面融合、全域共建、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在“互联网+旅游”理念下,创新“兰溪文旅”小矩阵,兰溪加快智慧旅游升级,联动全市数字功能,高标准打造兰溪旅游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旅游项目、业态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完善假日旅游调度、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宣传营销等多种功能,推动重点景区、景点、酒店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形成以文旅数据仓、产业监测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成的兰溪智慧文旅体系。截至目前,兰溪已入列我省百县千碗应用场景试点县,文物数字化监管平台已入列省级试点项目,兰溪品牌馆在“浙里好玩”平台正式上线,为全省首个入驻该平台的地方馆。


地下长河泛舟 章立民/摄

  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兰溪推动旅游服务创新提质,支持扶持景区、度假区等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实现预约、限流、错峰常态化,将游客与旅游咨询及配套服务无缝对接,“一部手机游兰溪”,幸福的“兰溪日子”由此开始。

  在“天下江南”等高等级景区,利用VR/AR、虚拟游等应用,智慧化创新游客体验,提升游客互动感、时尚感、体验感;在全市商场、酒店、场馆等地增设自助式咨询设施,全面展现兰溪吃住行游购娱及兰溪人文底蕴等信息,并借助全域文旅地图的全面性和便捷性,全维立体展示兰溪文旅资源和特色风貌……当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翅膀,新时代文旅现代化发展的“数字兰溪”样板正在打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