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永康   正文

金华日报丨相隔1500多公里 一座五峰书院联结浙川两地情

2021-10-20 14:16:15

来源: 无

作者: 翁俏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18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章陈波 通讯员 高婷婷

     昨天傍晚,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白衣古镇的永康·五峰书院灯火通明,书架旁围着几名好奇的村民,还有几名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这里成为了不少村民茶余饭后的读书好去处,一起在书院里享受一段惬意的阅读时光。

    平昌县是永康市结对帮扶县,两地拥有别样的情谊。“半个多月前这里还处于闲置状态,是永康、平昌两地许多人的努力催生了现在的书院。”永康·五峰书院项目发起人章之瞳对记者说。

    根据永康市的帮扶部署,永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选拔了专业对口、业务能力优秀、综合素质较强的文化干部,赴平昌县白衣镇开展文化援建工作。抵达平昌县后,章之瞳等人迅速开展了工作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因经费紧张,平昌县仅有一座县图书馆,而且相对落后、老旧,鲜有人问津。而白衣镇作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如果能够在其中建设一座文化书院,将有利于丰富古镇业态,建设文化新农村。

    由此,永康·五峰书院项目应运而生。据了解,在南北朝、隋朝和清代嘉庆年间,白衣镇还曾是永康县治住址,被称作“永康镇”,与永康市可谓是千年情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在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力和财力不足。”在当地缺乏劳动力的前提下,章之瞳等人自行设计好书架、书桌、书椅的尺寸,委托家乡的家具制造企业打造。

永康市图书馆馆长徐关元对该项目大为支持,帮助设计了书院布局。消息传开后,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永康乡贤、上海五峰书院创办人吕彪捐赠了5500册图书,画家林建新、书法家楼绍荣捐赠作品,书法家夏一鹏为书院书写匾额……据统计,通过收购和捐赠等途径,永康·五峰书院项目共筹到1万多册图书。

    “考虑到古镇旁有一座学校,我们特意采购了一批儿童读物。”章之瞳说,此外,馆藏图书中还涵盖了健康养生、畜牧养殖类、农技知识等方面的实用性读物,希望这些图书能帮助村民扩展知识,以此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

万册书籍,崭新的书架、书桌、书椅等陆续经长途物流抵达白衣镇,在村民好奇的目光中,永康·五峰书院搭好了骨架,挂上了牌子,开始对外开放。

    永康·五峰书院选址于禹王宫右侧,过去,这里曾被用作汉服体验馆、摄影工作室等,最后都因为人气不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多方努力下,装修车队开进了景区,沉寂多年的古建筑又将迎来新生。

在章之瞳等人看来,结对帮扶,不仅仅是在产业塑造、经济转型上给予支持,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帮助,引导当地人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希望永康·五峰书院能为白衣镇建设添上光彩的一笔。

    平昌县委常委杨文彪盛赞援建义举,同时希望平昌县图书馆、白衣镇党委政府管好、用好书籍,发挥最大的效能;希望“永康”两地的人民通过这个文化的桥梁,把握住千年情缘,常来常往,加大交流,共同推动新时代当地乡村文化发展。

    相隔1500多公里,一座古镇、一座五峰书院,串联起了两地的缘分。如今走进永康·五峰书院,万册书籍井然有序地陈列在眼前,一幅幅精美的字画悬挂在白墙上,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承接着古与今、旧与新,记载着一段深厚的情谊,这里正逐步成为白衣镇新的文化高地。接下来,永康将不断丰富其阅读服务内涵,增设永康地方文献专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推广活动等,不断挖掘和弘扬白衣古镇的人文内涵,助力平昌文化业态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