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14:24:49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18日消息 记者 冯俊江
金秋时节,磐安各地药农开始新一季忙碌。眼下正是种植贝母的黄金时节,一颗颗精心挑选的贝母籽埋入土中,在药农们心头升腾起新希望。
磐安是浙贝母的主产区,占全国总产量六成以上。中医药产业是磐安各大产业中发展历史最久、基础最实、前景最好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对外最有磐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
一个多月来,磐安相继举办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大会、药博会和发展大会等重要活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是其中重要议题。从发布《磐安县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到中药材博览会首次升格为省级,再到发展大会吸引众多药商回归、项目回归,磐安正以接二连三的务实举措,串起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之路,着力将中医药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培育成为百亿级标志性产业。
对比先进找短板
磐安的务实,首先体现在主动对比先进、正视自身短板的态度和决心。
作为中药材之乡,磐安中医药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磐安从唐朝天祐年间开始种植元胡,迄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境内野生药用植物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68%,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11%,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种植面积达30万亩。在生产研发环节,磐安通过GMP认证饮片企业7家,为全省最多,同时建有全省唯一中药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的全国首个中药产业全链条追溯系统,可实现县域20亩以上规模基地全覆盖,与“磐五味”等大宗道地药材全过程追溯。在中药流通集散能力方面,全县注册中药材个体户和经营企业4533家,临时购销户3000多户,省外购销商200余家。“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设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江南药镇是全省唯一以中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小镇。
但是,再亮的数据也无法掩盖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和短板。要想推动产业升级,寻找不足、对标标杆,是认知基础,也是先决条件。
7月15—17日,磐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金艳带队到安徽亳州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考察组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考察报告。
亳州中医药产业在国内是标兵,经过近30年“以药立市、以药强市”的发展,已形成“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总体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医药之都”。
磐安考察团的报告从种植面积、市场规模、生产企业、科研能力、融合发展、中医事业等角度,对比了磐安与亳州的差距。比如最直观的种植面积,2020年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21.3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36万亩,而磐安种植面积7.22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1.5万亩;亳州中药材交易额达1060亿元,磐安浙八味药材市场2020年交易额41亿元,除参茸产品外,其他地区道地药材通过浙八味市场流通占比不高;亳州正全力促进中医药与乡村旅游、文化研学等业态融合,成为全国首批“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中国药膳之都,而磐安中医药康养方面刚刚起步……亳州是安徽省辖地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磐安与其行政区划不同,但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差距确实不小。
9月10日,磐安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大会上,县委书记王志强特别介绍了报告中提及的两地对比差距内容。他指出,磐安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总量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企业家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对照查找与亳州的差距,就是要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学习借鉴亳州发展经验,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明确目标和任务、找准路径和方法,走出一条具有磐安特色的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形成“北有亳州、南有磐安”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守正创新促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认识,磐安再次向外界表达了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的决心,并确定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文化底蕴和中药材种植产业基础优势,以江南药镇为核心,构建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制造和中医药养生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形成中医药产业联动和“中医药+”新业态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产业数字化应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样板地”“全国精品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地”“全国优质药材集散交易地”“全国中药产业生产研发新高地”“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基本建立促进全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把中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强县富民标志性产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磐安坚持从长远谋划、实处着手,守正创新求突破、促发展。“药不到亳州不全、药不来磐安不灵”,这是在亳州药商们常说的话。为做好品质把握,磐安坚持以构建全产业、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为导向,从种质资源保护、药材种植加工、经营销售等各环节,全方位管控提升药材质量。
去年7月,磐安县中药产业促进中心联合移动公司,运用5G区块链溯源、5G共享车间、5G高空慧眼等技术,打造“中药产业大脑”。平台基于5G物联网、区块链、溯源码等技术,实现中药材精准溯源。借助这一数据分析及监测预警系统,中药材大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中药产业品牌管理、中药产业数字化应用、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等均有相应模块,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江南药镇中药材价格指数、中药材气象服务平台等特色场景被整合在内,实现县域中药产业数字化管理。与此同时,凭借“5G+区块链”加持,磐安中药材打上了防伪标签,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溯源码”,就可以查看药材“身份证”。
坚持质量兴药、数字赋能是做好中药材守正创新的具体举措,与此同时,磐安在转型突破、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频频发力。依托江南药镇产业平台,磐安连续举办十三届药博会,推动中药材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今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人社厅、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相关部门单位支持下,“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升格为“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格局和强劲动能。
为期三天的药博会,省中药产业发展大会、省道地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论坛、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峰会、第三届中国药膳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华药膳烹饪大赛等系列省级、国家级活动,为升格后的药博会注入沉甸甸的分量,为磐安中药材产业“立足磐安、引领浙江、辐射全国”提供了新契机。
凝心聚力谋共富
当前,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健康资源、优质的经济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作为全省山区26县之一,磐安经济总量占全省0.17%、全市2.3%,但中药产业产值在全省、全市占比达9.5%和59.4%。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22万亩,产值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11%。全县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1万人,占总人口1/3。磐安的中药产业已发展成为强县富民支柱产业,要推动磐安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凝心聚力,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8月,磐安县委县政府坚定扛起使命,奋力拼搏争先,制定《磐安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目标,系统谋划“18610”行动方案,精心绘制磐安共同富裕的蓝图,并在方案中明确未来5年将强化特色产业发展,深化“1+3+3”绿色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影视文化、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塑料制品、五金机械、建筑业三大特色传统产业。作为三大新兴产业之首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地位可见一斑。
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磐安今年对外发布《磐安县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方案紧紧围绕“五个地”的发展定位和百亿产业的总体目标,从种质保护、种植生产、市场流通、企业加工、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数字赋能等方面明确任务和举措,充分体现时代特征、行业特质、磐安特色,被视为“一份系统全面、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行动方案”。
有了行动方案,劲就能往一处使。在10月1日召开的2021磐安发展大会上,200多名乡贤代表中不少是中医药行业从业者。当天,磐安举行重点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重点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达211亿元,其中包含投资规模达30亿元的江南药镇中医药康养研学综合体等中医药和康养项目。
从种活一株草,到做精一味药,磐安实现了从单纯的中药种植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型,走出了一条中医药产业特色发展之路。面向未来,王志强表示,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格局,需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形势任务条件下,磐安要明确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思路举措,举全县之力、倾各方所能,营造好共担使命、共谋发展、共抓落实的良好氛围,真正把中医药产业培育成标志性产业。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