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10:59:09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21日消息 记者 杨林聪 通讯员 程明星
痴迷根雕创作30载,根雕作品少说也有近千件,哪件作品是自己最宝贵的?
在浙江永康市舟山镇宏天根雕艺术馆,采访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黄宽宏的时候,他站在一件叫《荷塘春韵》的作品前驻足,“这是我得意的作品,也是永远的非卖品。”
这件作品的故事,得从17年前说起。
返璞方见真
2004年,黄宽宏又一次来到贵州。
根的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处在似与不似之间,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依据根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泽等确定作品题材,依形赋意。
但是,要得到一块好根材却实属不易,还要靠点运气和缘分。正因为如此,选材对根艺创作来说至关重要,所谓“根好功一半”。
这些年,为了寻觅特优根材,黄宽宏常踏足云贵川,走访城乡小路,深入涧溪山谷。但好根料并不好找,有时耗费半个月也空手而归。
这次来贵州,已经连续多日一无所获。黄宽宏最后来到了一家做根雕茶桌的厂里碰碰运气。寻觅半天,还是没找到合意的根料,正准备离开时,一块长约1米多的红豆杉老根静静地躺在厂门口里边,在他眼里闪过。
红豆杉老根的外表轮廓像是一个侧躺的人形,宛如心有灵犀,被黄宽宏一眼相中,初见时甚至就有了大致的创作思路。黄宽宏花重金买下这块红豆杉老根。
“根雕,不是雕根。作品大部分要遵循自然,小部分人工修饰也要顺势而为,讲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地保留树根的自然特色,以体现返璞归真的情趣。”黄宽宏说,根雕艺术要返璞方见“真”,这个“真”,就是说根雕的自然程度越高,加工程度越少,在像与不像间越看越像,这样的作品有生命、有精神、有感情、有气韵、有诗意。
细看有六奇
回到永康后不久,黄宽宏很快就开始了创作。这份专注整整持续了一周,有时蹲在家门口一雕就是一整天,下午直到路灯亮起也浑然不觉。
回报黄宽宏的,是惊喜不断。最后完成的作品,黄宽宏将它取名为《荷塘春韵》,寓意女子性感。这件作品,有“六奇”:
一奇:这块红豆杉根材的下部犹如一块巨大的礁石,一名妙龄的美女侧躺在石面上,右手支撑着脑袋;二奇:左臂和左胸部裸露在外;三奇:根材表面一层纹路,仿佛给人物盖上了一块纱巾;四奇:纱巾下胸部凸起部位和左小臂像是被纱巾遮盖了;五奇:沿着美女婀娜多姿的曲线,寻至脚的位置,这里竟然又能简单勾勒出脚指头的形状;六奇:女子的身材体态都恰到好处,整体观赏,十分完美。
2010年5月,黄宽宏带着《荷塘情趣》根雕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即兴也带上了《荷塘春韵》去当参展作品,在评奖时,主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一眼就被《荷塘春韵》所吸引。
“永康竟然有这么棒的根雕作品!真是绝了!”陆光正不禁失声。不过,他当即向组委会提出,破例将《荷塘春韵》补录到参评作品,获得了大赛金奖,并重新为黄宽宏的两件作品合并题名为《荷塘春韵》。
“宽宏,这件作品不管出多少钱也不能卖!”大赛上,陆光正语重心长地对黄宽宏说。
作品即人品
如今,黄宽宏的名字,在永康工艺美术界颇具名气。但认识他的人都会说:这位从永康舟山山区走出的黄大师,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这是因为,黄宽宏对作品有种近乎执念的坚持,他把它称为“独一无二”——任何一件作品都只用一块根材整体完成,严格地说,不能拼接,就算外人看不出,但也容不得作假。
黄宽宏说,根材本身的自然神韵和内在美,是上天注定的,人工只是稍作修饰,“哪怕是有一点拼接,就失去了根雕本身的韵味与价值。”
“作品即人品,做根雕要返璞归真,做人也是一样,去掉伪饰,只留本质。做根雕这个行业,人品是比生命更为重要,如果没有艺术修养,连人品都不行,哪来的根雕精品?”黄宽宏说,“做根先要做人,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人品是艺术家真正的‘非卖品’。”
面壁沉思的达摩、雍容华贵的仕女、展翅欲飞的雄鹰……艺术馆里,一件件形态准确生动,线条流畅舒展,看什么像什么,细品之中,愈发韵味无穷。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