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21:36:14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26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孙武斌 通讯员 彭丽莎 文/摄
为更好保护水源涵养与生态功能区,金华实施生态搬迁政策,推进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婺城区分别在乾西乡、蒋堂镇等地建了两个移民新村,实行公寓房安置。
2016年底,蒋堂移民新村一期(阳山翠园小区)(现更名为阳山村)正式迎来了安地镇马畈坑村、箬阳乡横坑村、沙畈乡水碓基村、莘畈乡大坞头村、塔石乡高田村等5个乡镇23个村的移民。截至目前,已有301户近800人在此定居生活。
2019年,蒋堂移民新村二期项目也正式动工,即将迎来新一批的移民。
如今,多年过去了,一期移民的新生活如何?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又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敲开心门 创新治理方法
阳山村共有19栋楼,住有村民近800人,规模虽不大,构成情况却有些复杂。因为村民们来自于不同的乡镇,互相语言不相通、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且村里还有不少外来租户,是一个“大杂烩”般的混合型村。“赤脚上岸”的农民,虽然换了居住环境、住上公寓,但一度还不适应新居所。
如何加强治理,让居民们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促进邻里和谐相处,是一个急需探索的重要治理课题。
“漂亮的花坛里,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杂物堆积乱放。”在这一点上,联村干部李剑有更深的体会,村民从之前的“各扫门前雪”到现在共用一条楼梯、一扇单元门,思想和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推力。“他们住惯了以前的地方,到这里后就有心理落差,尤其是老年人更加不习惯。”李剑说,只有解决村民对村里的信任、认同与归属感问题,才能让社区发生本质上的转变。
为了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村里组织村两委、党员代表,耐心、细心了解村民的需求和难点。李剑在实地走访后发现,其实村民的很多“问题”,都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话开始的。因而,充分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村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足村民思想工作,解决一批矛盾纠纷。“这里有垃圾堆放”“消防通道被杂物堵住了”……平时,村民可以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反映到村两委,村两委第一时间收集信息并及时答复处理,联合有关单位为居民纾解日常生活中的“微堵点”和“微痛点”。
随着党建引领的不断完善、推进,志愿者、村民纷纷加入治理队伍,村里的环境渐渐有了起色,村民间的关系逐渐团结,住户从“要我治”转变为“我要治”。
幸福转变 村民乐享新生活
“搬到这里后,生活各方面都方便了很多。”从原塔石乡高田村搬出的村民李土华说,过去外出不方便,现在小区门口就有公交车站,可以就近打工赚钱。村民们也表示,当初担心不能适应新环境,生活上会有困难。可没曾想到,搬出大山天地宽,这里的居住环境更加舒心,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正在走向幸福的新生活。
村民张新元原是莘畈乡大坞头村人。2018年,张新元带着妻子孩子从老家搬到了蒋堂镇阳山村。
当初“背井离乡”来到蒋堂时,张新元一家不免有些担心。然而,当他们住进政府提供的宽敞明亮的房屋时,心头的一切疑虑都烟消云散。
一年后,张新元便提起经商的想法。2019年,张新元家的饭店挂牌开业,这标志着他们正式踏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此后,一家人在饭店里起早摸黑、忙前忙后,细心调制味道,热情招呼客人,食客慕名而来,生意开始步入正轨。饭店开业两年以后,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也越过越好。
五年来,阳山村的移民们凭借各自优势,努力开拓新生活,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可谓移民移出精气神,搬迁搬出新天地。
“口袋”鼓了,更要富“脑袋”。看电影、跳广场舞、听讲座……阳山村潜心“种文化”,村里酒局、牌局少了,文化氛围浓了。
对于现在的村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真有滋味”。晚饭后,村里的长廊、公园成了居民闲话家常与散步休闲的好地方。喜爱跳舞的村民李大妈笑着说,“富裕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文化的富有,生活在这里,我觉得很充实很满足。”
山再高,有决心就不怕;路再险,有办法就无惧。移民安置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搬迁、就业、就学等每个阶段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只要有破茧成蝶的勇气和信心,往后的新生活必定以惊喜和幸福回馈给移民们。
未来可期 项目建设忙碌进行中
近日,记者在蒋堂镇蒋罗路与白汤下线交叉口的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建设工程项目现场看见,200多名工人分布在地下车库、阳台、室内等地,热火朝天地忙着施工,挖掘机、推土车等大型机械正有序运转,各条工作线紧张忙碌,项目整体施工正有序推进中。
据悉,该项目位于已交付的蒋堂移民新村一期(阳山翠园小区)北侧、蒋堂镇下尹村南侧,项目总投资4.3亿元,用地面积约77.4亩,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建设22幢11层小高层住房建筑、2幢6层住房建筑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提供864套安置房,预计可安置沙畈乡、塔石乡、莘畈乡、箬阳乡等南部山区群众约1300人。
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项目于2019年正式开工,2020年底24幢主体结构全部结顶。目前,室内外装修工程已完成,处于紧张收尾阶段,预计到年底可实施首批安置分房。
推进生态移民安置房建设,是婺城区打赢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也是山区群众殷切期待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婺城区多措并举做好水源涵养与生态功能保护区群众的生活保障。对于生活在功能区的群众,当地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对于迁出功能区的村民,政府统一实行生态搬迁,实行公寓房安置,并设立安居创富办公室,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功能区群众下山致富系统性工程,确保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