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永康   正文

中科院院士送了永康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什么你肯定想不到

2022-02-22 18:44:37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周悦


  金华新闻客户端2月16日消息 记者 陈月丹/文

  据说,现下比较潮的年轻人,个人微信里都关注有一个叫作“毕导”的公众号。
  谁呢?90后清华化工男博士,因“供暖前的秋衣外穿指南”、“春节抢红包规律”以及“拉屎压水花”等科普段子广为人知,被称为“清华第一段子手”,刷新众人对理工男的一贯固有标签。
  所以,不要一说到“化工男”、“理工男”,就把“呆板”、“无趣”、“带着点可爱的耿直”这种词往上套。
  年轻一代如此,在老一辈中,有趣的灵魂也不在少数。
  比如我们金华老乡颜德岳,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耄耋之年,内心却藏着一个细腻浪漫的文学青年。


  客串写诗,“这是我对家乡的心意”

  这几个月来,身在上海的颜德岳院士一直记挂着一块石碑。这块碑上,刻着他特意为永康撰写的《方岩赋》,安放在方岩胡公会馆诗廊尽头的小平台那里。
  就前几天,这块碑正式落成了。


  赋上写了什么?
  “补天巨石,阅尽沧桑。三面如削,拔地千丈,南麓悬崖,下连括苍,云上平川,便是山岗,伟哉方岩,举世无双。更有胡公,大宋侍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奏免重赋,恩泽浩荡,功在社稷,魂归故乡。乡民立庙,香火绵长,冥封大帝,万古流芳。名山圣贤,相得益彰。圣贤乃佛,山是道场,佑我黎民,太平永康!”
  颜老几乎不假思索地流利地背出了这篇共计28行的四言诗。背完给我解释:前面部分简要描写了方岩的地貌特征,后面部分则是写浙中地区的胡公文化和他自己作为永康游子的浓浓乡情。
  写下这篇赋的时候,是6年前的清明节,他回乡为母亲和先人扫墓。站在路口,看着山如其名的方岩,他触景生情:“方岩这么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却少有文人墨客的诗词传唱,有点不公平,还是我自己来写一首吧!”他呵呵地笑了,“作为一个在方岩山脚下长大的游子,这是我对家乡的一份心意。”


  他的老家在永康市方岩镇派溪村。这里承载了他高中以前所有艰苦又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永康、东阳、磐安一带都有打罗汉的习俗,我们村也不例外。从每年农历八月十三一直持续到重阳节,各村的罗汉还有高跷、舞狮和梨花落班子,他们陆续到方岩朝拜胡公大帝。永康和东阳很多村子的罗汉都要从我们派溪村经过,他们一进村就在市基(集市贸易的场地)摆开阵势耍枪弄棒、打拳、舞刀,耍狮子等等,村民围观叫好,好不热闹。有时两个村子的罗汉同时进村,就同时在市基摆开阵势比武,双方都拿出最拿手的武艺来表演,极为精彩。偶尔也有双方比武难解难分,最后真的打了起来,甚至动用棍棒和红缨枪”。
  “因为胡公以前是兵部侍郎,在他的创导下,我们那里的青少年有学打拳、耍枪弄棒的传统。水稻收割后,每天晚上都点上松明火把去学武艺,但我是例外。我是遗腹子,父亲牺牲在抗日战争战场上,家里就我一根独苗,爷爷目不识丁,听任我无拘无束地长大,但规定两件事不让做:一是游泳,二就是打罗汉,认为有危险。”
  “我就在旁边看热闹,羡慕地欣赏别人习武、舞狮、踩高跷、唱梨花落。小孩子嘛,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
  讲到方岩,他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各种童年趣事一件一件往外蹦,对当年的场景记得清清楚楚,思路清晰得完全不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对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派溪的龙灯和花灯,他也津津乐道,说过去永康有一句话:“看过派溪灯,赛过嬉绍兴”。

如今的中科院院士曾是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

  一位知名的化学家,送给故乡的却是一份如此“文邹邹”的礼物,这背后,是一个“文学情结”。
  “我从小喜欢听故事,后来就喜欢语文和历史。”他说初中毕业时,他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名。后来上了杭州一中(现杭高),高三到九溪秋游时,他的一位要好同学即兴赋诗,他尝试着和了一首。两相比较,和诗更胜一筹。
  这件事给了他更大信心,他说当时打算报考文史专业,梦想将来成为一个作家。没想到,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报考了化学专业,只因为看到一篇黑板报上的文字:“化学家能够合成除草剂,免除农民锄禾日当午之苦;合成杀虫剂,确保农业大丰收”。失学时种过地、了解农民之苦的他,考入了南开大学化学系。
  入学后,他的心还是挂在文学上,于是敷衍化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课余时间主要用来看文艺书和写“歪诗”,发表在校报《人民南开》的副刊上。十多年后遇到一个校友,跟他说“我是历史系的,跟你一个年级,你是南开的校园诗人,见到你真高兴”。这时才知道,他曾经还有过一顶“校园诗人”的桂冠。
  不过,到了本科后期,他已经领悟到还是学好化学为好,毅然烧掉诗稿,再不阅读文学书籍,并在本科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攻读我国当年首屈一指的理论化学家唐敖庆院士的研究生。


  《方岩赋》并不是颜老唯一送给永康的文字。
  几年前,为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他在派溪村的蝴蝶山上捐建了一座亭子,并写了三幅对联。其中一幅一开始是:“登高盼青山不老,望远愿绿水长流”,后来改成了“远眺青山不老,俯瞰绿水长流”。
  “蝴蝶山下有条小溪,源头是五峰书院瀑布。从前为了蓄水灌溉,隔不远就建个水坝,溪里长年有水。下雨天水势汹涌澎拜,坝下面就冲刷形成一个水潭,小朋友经常到里面玩水。但后来水坝都拆掉了,天晴几日溪里的水就枯了,而且堆着许多垃圾。刚写那对联的时候,心里很失落,盼望早日绿水长流,就写了原先的那副对联。后来再回去,发现垃圾不见了,虽然水还是很浅,但很干净,就把对联改了。”
  去年冬,他又写了一篇四言诗,讴歌五峰书院和陈亮。
  下个月,颜老就85周岁了。闲不下来的他,还在指导博士生研究抗肿瘤药物。他从事这个方向的研究已近十年。去年,他们研制的一个精准靶向药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了山东的一个医药公司,后续研究工作也进展顺利。去年下半年,他还获评上海交通大学“首届交大名师”。
  他说,现在他每年清明节都会回永康给母亲扫墓,看着永康一年年变化,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我在杭州读高中,回家要花一天时间,坐火车到义乌下车,再沿着当年弃用的公路往永康走,走过东阳再到老家;要么义亭下车,穿过佛堂,再翻过高高的大山到永康地界。现在从上海到永康,高铁就2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几十年岁月如梭,换了人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